天文学科研动态银河系外盘翘曲之谜又将如何揭晓
在多年对银河系物理性质的探究中,天文学家们通常假设星系处于平衡或稳定引力势态。然而,随着大型巡天数据的积累,我们发现银河系盘并非平滑对称或平坦分布,而是呈现出“炸薯片”形态,即翘曲结构。这一结构在银经100度和250度处尤为明显,有学者认为它也存在于第一和第四象限。翘曲的形成机制复杂,被分为引力过程(如暗物质晕或矮星系作用)与非引力过程(如气体吸积或磁场作用)。目前国际上尚未出现利用完备年龄采样的恒星样本细致分析翘曲强度的研究。
LAMOST光谱数据提供了丰富的恒星参数,如化学丰度、距离、年龄和视向速度,为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近日,王海峰等人利用LAMOST和Gaia数据,从运动学角度构建似然函数,并基于简化模型探测到翘曲强度随年龄减弱、演化特征以及节点角度稳定分布,这揭示了翘曲起源于非引力过程。
该成果促进了人们对翘曲起源理解,并指出了近期Poggio等人文章中的不足之处。发表后,文章获得了一致好评,意大利团队期待进一步讨论翘曲起源。而王海峰提出的“星系震动学”,认为这些复杂特性可能由内部外部动力学共同作用导致,不一定耦合。此外,银河系盘的结构远比想象中复杂,将来通过“Mapping the Milky Way Disk Population Structures and Galactoseismology (MWDPSG)”计划希望给出一个描述银盘非对称特征与星族结构动力学分布函数的一般形式,但这只是计划的一个小步骤,对未来工作有着更高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