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简称:南京天文光研究所)于2001年由原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发中心科研部和高技术镜实验室组建而成科学院(原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厂,成立于1958年)。 该公司成立于今年4月。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和拼搏,南京天文光研究所已成长为我国高技术天文光学重要的科研开发基地、国家大中型天文仪器研发基地。望远镜和仪器、天文技术与方法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根据。
南京天文所的前身天一厂自1958年成立以来,就把天文仪器的研究与加工结合起来,研究制造我国天文学发展所必需的仪器设备,“自力更生”,发挥了天文仪器的重要作用。对我国天文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发挥了巨大而独特的作用。 上个世纪,我国天文观测研制成功的代表性主要仪器有:II型光电等高线、太阳磁场望远镜、1.26米红外望远镜、2.16米天文望远镜、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太阳精细结构望远镜、多通道太阳望远镜、折轴中阶梯光栅光谱仪等天文望远镜光学研究涵盖了天文光学的主要方面。 他们至今仍在我国天文技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世界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16米光学天文望远镜的研制成功,是我国天文仪器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天文仪器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1世纪以来,已有30余项成果入选中国年度“十大天文科技进步”,其中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8项。 南京天光所新概念望远镜解决方案研究、主动光学技术、天文超高分辨率探测与成像技术、高精度大口径非球面光学镜技术、巨型精密机械、高精度低速跟踪自动控制技术、双折射滤光片、高光谱仪等相关技术具有显着的优势,取得了重要成果。 由南京天光研究所作为主要研制单位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项目“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英文LAMOST,后称郭守敬望远镜)于2008年10月顺利完成。 2009年6月竣工 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LAMOST的建成,突破了天文望远镜同时拥有大视场和大口径的难题。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和世界上光谱采集率最高的望远镜。 这是我国光学望远镜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显着提升了我国在大视场多目标光纤光谱观测装备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LAMOST的研制成功,使我国主动光学技术、大型望远镜研制技术、大规模光纤定位技术和大范围光谱观测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跻身国际前沿。 LAMOST因其自主创新技术和巨大的科学潜力而成为世界天文学界关注的焦点。 在大范围光学光谱观测和大视场天文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南京天光开展的30米超大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研究已在国际上占据重要地位,并在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作为南极天文研究的主要发起者,开辟了天文仪器技术研究的新领域。 继2008年1月我国首台南极光学小型望远镜阵列CSTAR在冰穹A成功安装运行后,又连续开展了3次大视场南极巡天活动。 研制的望远镜(AST3),第一台全自动遥控望远镜(AST3-1)和第二台(AST3-2)分别于2012年初和2015年初在南极昆仑站成功安装并投入观测。 大量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第三站(AST3-3)还将观测范围扩大到近红外波段,为中国南极观测站重大工程的建立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工程。 作为主要单位之一,拟建的“大型光学红外望远镜”项目于2016年底正式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是10个优先建设项目之一“十三五”期间项目。 1、本提案已通过中国咨询公司2018年评审。
迄今为止,南京天光所共获得国家、中科院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科学大会奖8项。 先后为美国、法国、西班牙、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等多个国家研制了30余套天文望远镜和仪器。 与国外多家著名天文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选派研究人员到国际知名天文台、研究所和大学进行工作访问和学术交流。 在“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中,我们积极发挥自身技术支撑优势,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基础和友谊。
南京天光研究所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和国内一流水平的天文光学、天文仪器及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家,以及一支结构合理的科研和技术支撑队伍。 现有两院院士3名,研究员20余名。 同时,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与国外先进科研机构合作培养人才。 南京天文研究所拥有“天文学”和“光学工程”两个博士后流动站。 “精密仪器与力学”三个二级学科为硕士、博士培养点,“仪器仪表工程”为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点。 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余名。 现有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是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南京天文研究所拥有中国科学院天文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望远镜新技术研究实验室、天文光谱与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研究实验室、太阳仪器研究实验室、镜面技术实验室、大口径光学技术研究实验室、望远镜工程中心和南极天文技术中心等科研部门建立了主动光学、系外行星探测、自适应光学、激光光谱、恒星光干涉、光学镀膜、低温环境等20多个专业实验室模拟。 实验条件、平台和设备。 研究所不断努力建设和完善覆盖天文望远镜和仪器研制全过程、各方面的科研实验平台,积极利用各种资源,为新型天文光学的创新研发提供有力支撑。着力提升各项条件保障能力。
南京天光研究院注重与国内多所知名大学及相关科研机构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共同推进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成果产业化,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人才交流海峡两岸的天文仪器和技术。 通过培育等一系列合作,共同努力,不断为我国天文及相关领域科技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先后与长春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精英班; 并与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合作。 与南京理工大学开展科研合作,共建天文光学超分辨探测联合实验室。
这里是我国现代天文仪器和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从封闭到开放、从模仿跟踪到创新主导的发展史的缩影和真实写照。
按照中科院“领跑”计划的战略目标,南京天文光研究所面向天文研究重大需求,以突破重大天文观测装备关键技术为目标、研究开发与现代天文学密切相关的高新技术,建设国家重大天文观测设施,发挥天文研究的技术引领和支撑作用,同时注重天文技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研究所围绕“一、二、三”发展规划,务实推进各项工作:重点在“地基大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技术”和“系外行星探测技术”两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重点培育“极端环境”,设有“天文光学技术”、“先进天文科学仪器关键技术”、“大口径天文与空间光学先进制造技术”三个研究方向。 南京天文研究所以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三位一体”战略使命和“四个第一”战略目标为各项重要工作的指导,致力于建设不可替代的国际天文研究重要国家在我的国家。 影响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