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天文台关于太阳暗条形成方面的研究进展学术视角下的天文学科研动态

  • 天文科普
  • 2024年06月17日
  • 网络(SDO)等现代太阳观测数据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在太阳上,小尺度振荡能够带来局部磁场的变化,并形成一条暗云,被称为暗条。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太阳上的暗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被纵向磁场控制的暗条,另一种是被横向磁场控制的暗条。 这项研究成果为理解太阳物理学中的磁重联过程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观测证据。此外,该研究成果还有望为以太阳暗条为代表的宏观太阳活动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云南天文台关于太阳暗条形成方面的研究进展学术视角下的天文学科研动态

网络(SDO)等现代太阳观测数据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在太阳上,小尺度振荡能够带来局部磁场的变化,并形成一条暗云,被称为暗条。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太阳上的暗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被纵向磁场控制的暗条,另一种是被横向磁场控制的暗条。

这项研究成果为理解太阳物理学中的磁重联过程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观测证据。此外,该研究成果还有望为以太阳暗条为代表的宏观太阳活动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天文学科研动态: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与云南师范大学合作,在研究太阳上小尺度振荡磁重联的过程中,发现局部磁场变化可以促使太阳上暗条的形成。该研究成果为太阳物理学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观测证据,同时还为宏观太阳活动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期刊《天文物理学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天文学科研动态:2020年6月5日,位于活动区12765的小尺度磁重联导致暗条形成的完整过程被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通过分析太阳动力学网络(SDO)的极紫外(EUV)数据所揭示。研究人员发现,暗条和周围磁环相互靠近,随后它们之间发生磁重联并形成电流片,相继形成的电流片方向相互垂直,这种磁重联被称为振荡磁重联。最终等离子体被注入到暗条内部,导致暗条的形成。同时,研究人员计算了物质进入暗条的速度、质量和动能等物理量,发现进入暗条的物质质量与估算的暗条质量非常一致。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科学基金、云南省太阳物理与空间科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杰出青年学者科学基金、中科院中国西部之光人才项目等的支持。

天文学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近期发表了一篇关于太阳活动区的研究论文,研究了2020年6月5日发生在活动区12765中的小尺度磁重联导致暗条形成的完整过程。研究人员使用太阳动力学网络(SDO)的极紫外(EUV)数据分析该过程,并发现暗条和周围磁环相互靠近,随后它们之间发生磁重联并形成电流片,相继形成的电流片方向相互垂直,被称为振荡磁重联。最终等离子体被注入到暗条内部,导致暗条的形成。研究人员还计算了物质进入暗条的速度、质量和动能等物理量,发现进入暗条的物质质量与估算的暗条质量非常一致。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科学基金、云南省太阳物理与空间科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杰出青年学者科学基金、中科院中国西部之光人才项目等的支持。

图1.(a)HMI观测的活动区12765的磁场位型。极性分别由P、N1和N2标记。红色实线表示周围磁环。(b)-(d)从01:40 UT至02:10 UT NVST观测的重联导致物质注入的证据。\紫色箭头、\紫色实线和\紫色虚线分别表示流入\流出方向、时间切片的流入\流出位置和流入\流出。(e)-(i)在AIA 304Å图天文学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太阳活动区中小尺度磁重联导致暗条形成的过程。通过太阳动力学网络(SDO)的极紫外(EUV)数据分析,在活动区12765中发现暗条和周围磁环相互靠近,随后它们之间发生磁重联。在这种过程中,电流片方向相互垂直,形成振荡磁重联。最终,暗条内部充满等离子体,导致暗条的形成。研究人员还计算了物质进入暗条的速度、质量和动能等物理量,并发现进入暗条的物质质量与暗条本身的质量相当。此项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科学基金、云南省太阳物理与空间科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杰出青年学者科学基金、中科院中国西部之光人才计划等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还在活动区中的其他时间段观察到了类似的磁重联证据,并记录了电流片和亮的尖状结构的位置。相关结果已发表于学术期刊,详见论文链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