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交流 (11) LORS学术活动天文学遥感海洋学术交流
LORS学术活动:天文学、遥感、海洋学术交流
2020年8月17日星期一,应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主任唐丹玲研究员邀请,清华大学物理系天体物理中心崔巍教授和黄教授,国际空间大学(ISU)校友凯和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王乐访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LORS)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双方就相关合作研究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参加了海洋遥感学术研讨会。
唐丹玲研究员主持研讨会并致欢迎辞。 南海海洋研究所LTO冯阳研究员、王素芬副研究员、叶海军副研究员,以及LTO、LORS和LMB的多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研讨会。
崔巍、黄凯、王乐三位专家详细介绍了相关科学信息,并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浓厚兴趣。 大家积极互动交流,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科学兴趣,为海洋科学与天体物理学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思路。
报告一:天文卫星:科学与工程的完美融合
主讲人简介:崔巍,清华大学教授。 2011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和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首席科学家,并率先提出热宇宙重子探测仪(HUBS)科学卫星项目。 2018年起任清华大学物理系天体物理中心教授。
报告简介:随着国家对太空探索支持力度的加大,空间科学领域快速发展。 天文学是依靠应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的观测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天体和宇宙自然规律的学科。 虽然传统天文学基于地面观测,但宇宙中极端现象产生的X射线或伽马射线无法穿透大气层,因此必须使用卫星平台进行观测。 报告将简要介绍国际天文卫星领域的发展情况,结合个人经验和实际例子阐述天文卫星研发的特殊性和需要遵循的规则,并分享一些对天文卫星研发的看法。
HUBS将是由中国主导的国际大型科学空间项目。 其核心科学目标是测量星系周围和星系间热气体的分布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从而解决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与演化前沿研究领域的瓶颈。 问题的解决,切实推动学科发展。
报告二:海洋空间测控简介
主讲人简介:黄凯,国际航天大学校友。
报道介绍:“远望”号测量船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研制成功的。 参与了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导航卫星工程、探月工程等多项大型航天任务。 我国目前拥有7艘远洋测控船,分别为远望一号至远望七号。 远望船每年平均出海200天。
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后续航天发射任务频率增加、模型类型更加复杂、轨道类型更多、测控系统更新。 这些都对航天海洋测量机队的测控通信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 新一代航天海洋调查船建成后,不仅能够完成航天器、卫星等空间飞行器的海上跟踪、测控任务,还能与任务中心进行实时通信和数据交换,将极大适应未来高强度航天飞行试验任务的要求,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海上测控支撑服务。
“远望”号测量船配备的各类精密测量系统,可以对预定海域进入其测量弧的导弹、卫星和航天器进行跟踪、遥测和遥控。 此外,测量船还配备了完善的导航设备。 它包括光学设备、天文导航设备、惯性导航设备、无线电导航设备、卫星导航设备等,可以精确测量船舶姿态和位置,保证卫星和航天器的精确测量。
测量船上的测量系统包括雷达跟踪系统,它有一个巨大的抛物面天线,可以连续跟踪飞行中的火箭、卫星和航天器; 遥测系统还有一个巨大的抛物面天线,可以接收航天器发送的数据信息并将其转发到发射控制中心; VHF语音通信系统用于船上各部门与外界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数据处理系统用于综合处理各系统测量的数据并传输至发射控制中心。
报告三:爱因斯坦探测器(EP)卫星项目的科学实现
主讲人简介:王乐,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EP卫星工程科学应用系统副总指挥。
报告简介:以中科院主导工程爱因斯坦探测器(EP)卫星项目为例,说明了科学与工程完美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报告介绍了计划于2022年发射的中科院爱因斯坦探测器(EP)卫星项目的科学实现过程。EP卫星项目团队通过严谨的工程研制和几大系统之间的密切合作,实现了天文科学目标。
文:于军
美国编辑:肖伟
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LORS)于2017年经广东省立项(2017B030301005)批准成立,是在“海洋环境与生态遥感中心(RSMEE)”(2006)的基础上建立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潘德禄院士、郭华东院士分别担任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 唐丹玲研究员担任实验室主任。
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LORS)(2017B030301005)于2017年经广东省批准,由设立于南海研究院的“海洋环境与生态遥感研究中心”(RSMEE)升格而来。 2006年获中国科学院海洋学博士学位。潘德禄院士、郭华东院士任LORS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 唐丹玲教授现任LORS主任。
微信号: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