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光干涉在天文学中的应用2022年度学术研讨会在合肥顺利召开
2022年8月15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在合肥联合举办“量子光干涉在天文学中的应用”。 此次学术研讨会旨在加深天文学与量子物理专家之间的交流,探讨量子光干涉技术提高天文观测分辨率的技术路线以及该技术在天文学中的可能应用。 中国科学院边防局天体力学处处长宗益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国家天文台台长吕方军、常进院士、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崔向群院士、副所长胡仲文、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副台长吴雪峰等30余位领导和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采取现场和网上相结合的方式。 这是量子光干涉和天体物理学两个不同领域的首次联合研讨会。
吴雪峰主持会议开幕,崔向群院士、宗益新主任分别在会上致辞。 崔向群院士分享了她在国外光干涉团体的交流经验,介绍了我国光干涉技术的发展历程,并指出新兴的量子信息技术给国内天文干涉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 宗益新处长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的重要性,并介绍了边防局天文力学处的相关工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彭承志教授代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团队介绍了我国量子信息技术取得的一系列进展以及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应用、实现对量子光学干涉在天文学中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展望,包括探索基于光频精密测量引力波的新技术、利用自由空间高精度锁相技术实现百米级地面星基合成孔径望远镜,以及利用星载双目望远镜验证天基合成孔径技术等; 宋盛宇阳博士和侯永辉研究员分别介绍了欧洲南方天文台的VLTI干涉阵列及其干涉技术和原理,以及南京天光所正在研制的我国光学干涉阵列; 王建民研究员重点介绍了利用GRAVITY VLTI干涉测量与2米尺度望远镜回波测绘观测相结合的新方法,及其在宇宙学距离测量、双黑洞和纳赫兹引力波三大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突破,以及黑洞质量的高精度测量。 邓雪梅、史建春、耿进军分别介绍了国内外光干涉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对黑洞基础物理、广义相对论基本原理检验、太阳系天体、高能时域天文学等领域。 突破。
会议最后,潘建伟常务副院长和常进主任对量子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在量子光干涉领域的合作提出了建议。 量子光干涉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重要课题,将在天文高分辨率研究领域产生深刻的革命性成果。 中国科学家应该在这个新兴领域取得成果。 建议尽快成立工作组,加强各单位之间的合作。 共同推动量子光学干涉在天文学中的应用。
图1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教局天文力学处宗益新处长、崔向群院士致辞
图2 彭承志教授介绍量子卫星和空间光干涉
图3 王建民研究员介绍量子光干涉在宇宙学和低频引力波中的应用
图4 孔旭教授、宋盛宇阳博士、侯永辉研究员、邓雪梅研究员、史建春副研究员、耿进军副研究员做报告
图5 参加线上线下会议的专家学者合影
(撰稿、摄影:孟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