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仙器 武汉长春唯一现存的天文图是紫微院的古星图
武汉长春紫微苑古星图铭文“圣旨”上的龙纹
武汉长春观的天文碑是道教天文学家留下的,刻有“圣旨”二字。 解放初期,全国有“天文图”碑三处,杭州玉皇山一处,陕西某寺一处,长春寺一处。 前两座因历史原因被毁,仅存长春观全图,是极为珍贵的天文文物。 石碑记载了二十八颗星辰,名为紫微源古星图。 石碑镶嵌在长春观道医疗中心入口右侧的石墙上。 高207厘米,宽82厘米。
如果没有一定的天文知识,光看天文石碑的内容可能是完全看不懂的。 天文碑是以北天极为中心的圆形全天星图。 此图代表了中国古代星空的三壁、二十八星座、全星系统。 星图的中上部镌刻着“圣旨”两个大字,两个大字的两侧分别刻有龙纹和祥云图案。 星图的四个角分别刻有“嫦”、“春”、“玄”、“吉”四个字。 星图正下方刻有“宝皋皇帝”等80多个大字。
道教历来重视天文观测和研究,有“夜观天象”的传统。 一方面是把握和探索天地运动的规律,以窥见天地的开合时间; 另一方面,观察天道的目的,也是观察炼丹活动与季节、气候、时间的关系。
道教自创立之初,就坚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积极推动道教的发展。研究和探索天地奥秘。 在中国历史上,从汉代到唐代,道教对我国的天文、气象乃至历法的制定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天文学在我国历史上一直与农、医、算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学科。 其中,天文学与算术的关系最为密切,古人称之为“算术之学”。 这里所说的“天”,是指对日月星辰的天体结构和运动的观测和研究; “计算”主要是指根据对这些天体运动的观测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
武汉长春观天文碑内容源自山东著名道士李立安。 1935年,道士李立安到访武汉长春观,赠送了他所带来的古拓片。 拓片上刻有“天上二十八星座”。 长春寺请了当时的碑刻大师在碑上刻了拓片,还刻了“长春轩”四个大字,并在长春寺后山的制高点修建了一座“天图阁”,让20世纪50年代长江大桥建成时,京广铁路途经长春关侯山。 天图阁被拆除,天文碑迁至现址。 碑的损坏是当时历史留下的伤痕。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空中可见的星星分为二十八组,称为二十八星座,东、西、南、北各七个星座。 东方的青龙七星座是交、康、地、方、辛、未、吉; 北方玄武七星宿为斗、牛、女、戌、未、石、碧。 西方白虎七个星座是奎、楼、未、昴。 、毕、习、申; 南朱雀七宿分别为井、鬼、柳、星、章、仪、震。
“天上二十八星座”是道家天文学的基础。 石碑上刻的内容表明,中国很早就发现了“黄道”。 在古代,黄道带分为二十八个星座。 同时,二十八星座也是“占星学理论”的基础——古人认为月亮、太阳和行星位置的变化预示着人类世界的变化。
你可能不相信基于二十八星座的“占星理论”的科学性,但是二十八星座对于现代天文学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有些恒星仍然以两个十八星座的命名:例如金牛座著名的疏散星团——“毕星团”。 Biju是二十八星座之一。
长春天文碑上的紫微源古星图,有一颗星名为“北极天枢”,标明了“天极”的位置。 郑玄在《礼记·祭祀》中注:“以冬至祭天,谓天帝,在北极”。 司马震《史记·索隐》引史氏云:“天一、太一,各有一颗星,在紫宫门外,立侍奉天子。” “天机”的意思是“皇帝”。 四颗星与下面的两颗星相连,形成“钩”字形,统称为“钩辰”。 四颗“勾”星的中心有一颗小星,那就是“皇”。 “苟”的方形星座称为“帝”。 ”,“天荒大帝”是他心中的明星。狗臣大帝就是道教“四皇神”之一的伏羲大帝,斗姆元君的儿子。伏羲大帝教导中国古代各族以龙为尊。图腾。从此,所有中国的子孙都被称为龙的传人。
从天文学到宗教信仰,从科学探究到星神崇拜,道家道教的奥秘都可以在这小小的石碑中窥见一斑。 如果我们只能从道教中读到鬼神甚至封建迷信,那是因为我们的知识储备太贫乏,无法理解,还思想封闭、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