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郝晓光与他的竖版世界地图自然界中的媒体报道让世界竖起了新的篇章

  • 科研进展
  • 2025年02月02日
  • 在一场媒体报道的自然背景下,郝晓光与他的竖版世界地图引发了一次深刻的思考。200多人的会场先是沉默无声,随后私语交错。当时,一位专家正在介绍二代北斗卫星系统的布局方案,而郝晓光作为演讲嘉宾突然站起来“纠正”了这个问题。 回想起那一次的“挺身而出”,这位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仍然感到得意:“蛮像一次壮举。”2006年10月,在卫星导航系统研讨交流会上,按照专家介绍的方案

人民日报郝晓光与他的竖版世界地图自然界中的媒体报道让世界竖起了新的篇章

在一场媒体报道的自然背景下,郝晓光与他的竖版世界地图引发了一次深刻的思考。200多人的会场先是沉默无声,随后私语交错。当时,一位专家正在介绍二代北斗卫星系统的布局方案,而郝晓光作为演讲嘉宾突然站起来“纠正”了这个问题。

回想起那一次的“挺身而出”,这位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仍然感到得意:“蛮像一次壮举。”2006年10月,在卫星导航系统研讨交流会上,按照专家介绍的方案,北斗卫星优先覆盖中国及周边地区向东延伸,但向北只到中国最北端。郝晓光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明显忽略了‘北冰洋方向的战略需求’。”

他拿出自己编制的地图,比划着说:“当时‘北斗二代’覆盖范围的策略,主要依据的是传统世界地图所展现的地理关系,但实际上,就像这幅地图展现出的,横穿北冰洋才是中国与美国之间更近的线路。”尽管他让专家下不来台,但有关部门还是采纳了他的建议,并调整了设计方案。

郝晓光绘制的地图有东、西、南、北半球4个不同版本,其中改变“北斗二代”设计覆盖范围的是南半球版。在这张地图上,印度洋位居中心,以往偏居南端、“被压成横条”的南极洲得以“本来面目”示人。单之蔷认为,这样的新视角颠覆了过去单个角度看地球的地球观。

早在2002年,郝晓光就编制完成4个版本组合的《系列世界地图》,并陆续在航空、科考等多个领域应用。但直到2013年,他们才拿到“准生证”,得以公开出版。他现在正谋划让系列地图进学校、入教材,把三维地球最全面地展现在平面上,让世界的一副面孔为世人熟知。

郝晓光主编绘制的一张竖版世界地图(南半球版)展示了这一切。从传统地图看,大西洋是连接欧亚大陆和美洲的大海,而非中国附近;北京飞纽约,是太平洋航线更短还是 北冰洋航线更短?这些问题都由此可见答案。而对于那些被隐藏的事实,只有这样的新编《系列世界地 图》才能显而易见。

对待这些质疑,有的人可能会说:在地球仪还不够吗?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去重绘一张平面的世界地图?但郝晓光坚持己见:“地球仪可以准确描述地球,但是它不具备一览性,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你都只能看到半个地球。”

因此,他提出,“双经双纬”编制《系列世界 地 图》的设计方案,一套为四 版前人已做过 的东半球 版(即亚太 版) 和西半球 版(即欧美 版) 为 “经 线 世界 地 图”,他 创新的 北 半 球 版 和 南 半 球 版 为 “纬 线 世界 地 图”。

这样一种全面的视角,不仅解决 了传统 地 图 中 南 极 洲 形 状 变 形 的 问 题,还能完整保留各国形貌。这两种不同的方式既解决了一些难题,又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和认识,使人们能够更加清晰了解我们的位置和关系,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如何合作共处于这个共同体中所需知道的事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