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X射线双星能谱演化与黑洞天体活动的基本面关系新疆天文台学术报告2018年第14次反复探究天文学学
报告题目:探索黑洞X射线双星能谱演化与天体活动的基本关联
报告人:董爱军 副教授 贵州师范大学
摘要:
在天文学的前沿领域,“一黑”、“二暗”、“三起源”是我们不断追寻的科学谜题,其中“一黑”指向了对黑洞研究的深入。根据其质量,黑洞可以分为恒星质量级别、中等质量级别以及超大质量级别,这些不同尺度的黑洞虽然差异巨大,但它们都拥有相似的核心引擎——即中心 黑洞、围绕它旋转的吸积盘以及喷流,并且能够从射电波段到光学波段再到X射线波段发放辐射。然而,尽管这些中央引擎相似,其存在于不同尺度之中的黑洞系统是否必然具有相似的特征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探讨和理解不同尺度下黑洞之间的一般关系,即所谓的“基本面关系”,对于研究各种尺寸下的天体活动至关重要。这包括分析它们与X射线和射电辐射强度之间如何相关联。此外,由于每个尺寸下的black hole演化标志有着数量级上的巨大差异,如果发现不同的大小类别Black Hole在辐射特性上有共同点,那么利用他们短期内变化来了解活动核团将会极具启示意义。
本次报告旨在通过对能谱演化进行深入分析,来揭示不同状态下Black Hole X-ray binaries发出的辐射特性及其效率,并借此探讨各规模Black Hole之间的一致性。
报告人简介:
董爱军,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兼贵州省射电天文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以及硕士生导师。他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16年)及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天体物理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他主要专注于致密物质吸积与喷流以及矮新星发光源物理性的研究,在APJ、MNRAS等主流期刊上发表论文超过十篇,同时参与或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五项。
报告时间:2018年12月11日星期二下午4:30
报告地点:台本部南楼210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