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来我国科技成就ChatGPT叫好不叫座少数人尝鲜之秘密
在这十年里,我国科技的飞跃,ChatGPT如同一股热潮,但真正体验的人数远不如想象中的多。据知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调查显示,只有19%的用户曾经使用过ChatGPT,而谷歌Bard的受访者比例更是低至9%。
大众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态度,显得既好奇又犹豫。不久前,德意志银行对全球1万个家庭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52%的人在5月份已经听说过ChatGPT,这个数字仅两月前就从38%增长了14个百分点。这样的反差背后,是不是隐藏着一种虚火满载,却未能引起真实行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学生和高收入群体成为使用ChatGPT频率最高的人群。他们敏感于潮流变化,同时也拥有了解新技术所需资源。不过学生群体更加令人惊讶,他们使用ChatGPT的频率甚至超过了上班族。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可以利用它完成作业和写论文,而且它在这些任务上的表现并不差。
然而,在商业环境中,一切都变得复杂起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广泛,从市场营销到法律分析,它们无处不在。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法律风险,如版权问题等。在没有明确规则的情况下,商业组织使用它们时必须格外小心。
虽然摩根士丹利警告投资者,这只是一个初级阶段,但第一步踏入的人将承担巨大的风险。而要让生成式人工智能真正为人类带来价值,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用它们聊天或讲笑话简单无比,但想要完成专业任务,则需要精湛技巧——包括编写有效提示(Prompt),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因此,即便ChatGPT是一款高性能工具,它仍然需要合适的驾驶者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如果没有正确理解其功能和运行逻辑,那么即使拥有如此先进技术,它也只能停留在空谈之上,就像一辆宝贵跑车被遗弃在车库里,不被开启而无法享受高速行驶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