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探索半导体与芯片区别的新思维方式
在自然的景观中,我们可以发现半导体与芯片之间的区别,就像一条蜿蜒的河流,源远流长,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之处。从最初的大型晶体管到现在微小得多的纳米尺寸,每一次进步都像是一次探险,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个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制程工艺是如何发展的,从0.35微米开始,一路走来,经过0.25微米、0.18微米、90nm、65nm、45nm和32nm,最终达到14nm。每一步都是对精度和效率的一次提升,就像是河流不断地分叉汇合,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地形。
然而,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更小的数字就是更好的,但事实上,这只是冰山一角。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在影响着工艺制程,比如晶体管数量、高密度设计以及功耗控制。这就好比河流中的水质,不仅取决于它是否清澈,更重要的是,它是否能提供足够多的水资源支持周围生态系统。
台积电和英特尔这样的公司,他们各自有一套命名体系,这就像是在描述同一条河流时使用不同的语言。一家可能会说他们正在用10nm技术,而另一家则称自己正在使用14nm。这就让人感到迷惑,因为难道不是一样吗?但实际上,这些数字并非完全相同,就像是两个人描述同一个风景点时,用到的词汇虽然相似却不尽相同。
例如,在12纳米时代,英伟达推出了Nvidia Turing芯片,而AMD则推出了7纳米Navi芯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两者距离很近,但由于架构上的差异,其性能也大相径庭。这就像两个画家的作品尽管都描绘的是同一个风景,但是因为技巧和视角不同,所以最终呈现给我们的效果也是迥然不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关于5纳米技术出现的情报,比如苹果将在2020年9月发布5纳米A13处理器,而高通Snapdragon 875预计也将采用相同工艺。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制造商都会追求最小化,只要功耗允许,那么较大的几何尺寸也有其存在价值,就像是某些地区依赖于较大的土地面积来维持生态平衡一样。
因此,当我们谈论半导体与芯片时,我们必须考虑到除了数字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而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正塑造着现代科技世界的一个又一个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