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天文石雕
本文将为您介绍苏州天文石刻图,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根据实测制作的全天石星图。 观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至1085年),南宋黄尚所画。 该星图后来刻在石碑上,保存在苏州文庙。 (@MAPOnce 微博发布说)
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有了关于天象的文字记载,天象绘画、雕塑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汉唐以来,墓室顶部经常可见八字图或石图。 南宋时期苏州刻的天文图碑是我国最早、最系统的天文图石刻。
这幅图不仅是重要的科学史料和文化遗产,也是举世闻名的天文文物,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苏州石天文图刻于南宋淳佑七年(即公元1247年)。 原图由黄尚提供。 王志远负责书写、碑刻工作。 资料主要取自北宋元丰时期(公元1078年至1085年)的观察。
碑高216厘米,宽108厘米。 碑额刻有“天文图”四字,故俗称“天文碑”。 石碑上部是圆形的全天星图。 星图外圈直径约91.5厘米,星图本身直径约85厘米。 绘制方法以古法为基础,以天球北极为圆心,用三个同心圆加天球度线表示。
内圈直径为19.9厘米,是北纬35度左右(相当于当时开封府的纬度)在天体北极附近常年可见的恒星边界。
中心圆的直径为52.5厘米,即天赤道。 从内环到外环刻有二十八条不等距的星座线,每条辐射线的端点都标有二十八个星座的星座度数。 整张地图上总共刻有1434颗星星,还有银河系的边界以及黄道与赤道约24度的夹角。 外圈上刻有十二颗星、十二个时间以及与二十八个星座相匹配的十二个国家和国家名称。
观看全图,银河清晰、细致、引人入胜。 为我们研究古代星官、验证现代星官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史料。
星图下方有文字说明,标题也是“天文图”。 文字共41行,其中中间两行注释,共2140字,简要描述了当时已知的天文知识。 其中有“天体环绕365度又四分之一”、“天空向左旋转”、“昼夜行进365度又四分之一”、“太阳照耀时月光诞生” , ETC。 。 这种天文知识在秦汉时期已普遍存在,到了宋代仍然有用。
如何观看天文图像?
步骤1:
我们用现代星座盘来解释。 我们把北纬35度的掩模放在天文图上<下图>。 这时我们看到星座的位置就在这个区域之内。
第2步:
北方就是<下图>中黄色箭头所指的位置,也就是当时北极星的位置——“新星”。
步骤3:
南方就是<下图>中黄色箭头所指的地方。
步骤4:
当我们观察星座盘,从东向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我们会发现“北极星”(即新星)的位置从未移动过,而南方一直在移动,所以所说的南方向就是天文图旁边的方向<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