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索首席科学家曹震四川打造人类仰望星空新平台
名片
曹震,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我国前沿科技领域宇宙射线研究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他领导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世界同类类型中最灵敏的宇宙射线观测站的建设。 他探测到了人类有史以来测量到的最高能量伽马光子,开创了“超高能伽马天文学”时代,他的成果入选评选。 202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步新闻。
【主要事迹】
高空宇宙线观测站(LHAASO),也称为“Razo”。 稻城县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是人类仰望星空的新平台。 “拉索”的背后,有一个关键人物——近日被评为成都“最美科技工作者”的曹真。
30多年来,曹震一直从事粒子物理和粒子天体物理研究。 他长期致力于4000多米海拔的宇宙线观测和研究,向宇宙线起源的百年之谜发起攻击。
三十年来,他甘心坐在板凳上,成长为“拉索”的首席科学家。 他领导建造了世界上同类类型中最灵敏的宇宙射线观测站。 他在伽马射线天文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培养了国内第四代、第四代。 第五代宇宙射线传人。
“套索”计划于2009年提出,2015年立项,2017年开工建设,2021年7月竣工。在此过程中,曹震肩负着项目经理和首席科学家的重要任务。
高原气候变化快,气温低、大雪、暴雨时常发生。 为了尽早出成果,曹真提出了“同时建设和运营本地阵法”的想法。 在不影响工程竣工节点的情况下,项目组利用冬季施工期,安排部分阵列科学运行。 曹真冒着严寒,克服旱季缺水的困难,带领团队通宵达旦地工作,承受着心理和体力的双重考验。
近五年来,他一直在北京、成都、稻城工作。 几次到达稻城,他感到气短、身体不适、吃不下东西,但他仍然坚持与大家并肩战斗在工地。 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曹震带领团队反复考虑探测器运行中的问题,对宇宙线事例的重建方法和选择条件进行了多次改进,形成了最终的方案。
这些工作使“罗索”号在建造过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将我国的宇宙线研究推向了更高的水平,开创了“超高能伽马天文学”时代。
纵观中国宇宙线研究的历史,曹震既是参与者,又是见证者,并逐渐成长为引领者。 1980年代末,曹震加入高能所宇宙线团队,师从第二代宇宙线研究科学家霍安祥、丁林岱、谭有恒。
1994年毕业后,曹震赴美国接受前沿、系统的培训。 2004年,他回到高能所担任博士生导师,成为我国第三代宇宙线研究的主力军。 回国18年来,他担任了多个重大项目的带头人,从项目负责人到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首席科学家,逐渐成为宇宙线物理研究的领军人才。
十几年来,他为多所大学培养了10多名博士生,培养了多名宇宙射线研究人员。 这些人成为主导“电缆”建设和研究的主力军。 如今,中国宇宙线产业已拥有第四代、第五代生力军。
【给未来的讯息】
“拉索”开启“超高能伽马天文学”时代,发现银河系中普遍存在高能粒子超级加速器,为最终发现宇宙线起源、解决百年难题奠定了坚实基础-古老的谜团。 未来十年,我将带领LHAASO国际合作组充分利用“Lasso”的优势,做出更多新发现,引领伽玛天文学的发展。 同时,要努力提高“拉索”的探测精度,特别是空间分辨率能力,深入探索宇宙加速器的结构和原理,向超高能中微子探测领域拓展。 ,进入多信使天文学时代,长期保持国际地位。 引领这一新兴学科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