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以太网的结构比喻成一座庞大城市而现场总线技术则如同城市中的不同交通方式每种技术都有其独特之处
工业以太网的结构与现场总线技术相似,都是构建网络基础设施的关键要素。就像一座城市需要多种交通方式来连接不同区域一样,工业现场也需要多种类型的总线技术来满足不同的通信需求。
首先,我们来看看工业以太网的拓扑结构。和其他网络一样,工业以太网也可以采用星型或分散星型拓扑,这是因为它通常使用集线器或交换机,而不是传统的总线结构。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是接线。在工业环境中,电缆选择至关重要。我们有屏蔽双绞线(STP)、非屏蔽双绞线(UTP)、以及光纤。这取决于所需速度和距离。如果是10Mbps速率,那么双绞线就足够了;但如果需要更高速度,比如100Mbps,那么五类或超五类双绞线就会被推荐。而在光纤方面,一对光纤即可满足需求,其中62.5/125μm和50/125μm是最常见的波长。
当谈到接头和连接时,我们必须注意信号传输的问题。RJ-45是一种常用的接头,它包含两对导体,用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在媒介相关接口(MDI)标准中,这四个信号分别标记为RD+、RD-、TD+、TD-。
对于DTE(数据终端设备,如工作站)和DCE(数据通讯设备,如中继器或交换机)的连接来说,如果它们都通过同一个集线器进行连接,那么它们可以直接用直通电缆相连。此外,如果两个DTE或者两个DCE之间想要进行通信,他们也可以使用集線器提供的上连端口,但不需要交叉电缆,只需简单地将它们正确地插入即可。
最后,让我们谈谈专业术语。在工业环境下,我们有EIA-485或CAN等标准化协议,以及IEEE802.3等商业标准。但是,这些商业标准必须经过适当修改,以满足严苛的温度、湿度、高频干扰以及抗静电要求。此外,还有一些额外考虑,比如EMC测试,以及特定的安全标准,它们可能比办公室环境更为严格。
在讨论速度与距离时,我们必须理解共享型以太网中的碰撞域概念。当涉及半双工的情况时,每个设备都不能同时发送和接受信息,因此每次发送之前都会先监听信道,以确保没有其他设备正在发送。如果发生冲突,则源站会产生一个阻塞信号,并延迟重试过程中的时间段,从而避免进一步冲突发生。此外,当涉及到100Mbps高速以太网时,由于其全双工设计,可以实现更高效率,因为同一条链路上的两个方向同时进行数据传输,不会出现碰撞问题。
在解释集線器与交換機時,我們發現這兩者各自擁有不同的優點與缺點。一種叫做“傳統” 或 “物理層”的設備,即 中繼器,是為了長距離連結而設計,並且能夠自動隔離出問題端口來維持網絡穩定性。另一方面,交換機則是一種“數據鏈路”級別之間連結之間的事情,其功能更加強大,因為它能夠終止碰撞域,並允許將流量控制從一個端口向另一個端口進行協商,這意味著它能處理更多並行連結,並因此增加了網絡性能與範圍。但由於其複雜性,它們通常只能通過特殊工具進行監控與測試,而不是像中繼器那樣容易理解并观察所有端口上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