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天文台揭秘耀斑电流片内的湍流加热奥秘科研动态迈出新步伐

  • 综合资讯
  • 2024年12月30日
  • 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的太阳活动及CME理论研究组,叶景博士与其合作者共同进行了深入的磁流体动力学(MHD)数值模拟实验,以探究耀斑电流片内部湍流加热现象。他们发现,在日冕爆发过程中,高温耀斑结构和细长电流片会形成,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通过磁重联被迅速传递至小尺度区域,最终导致能量的耗散。在这些过程中,MHD湍流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促进了能量级联,并且加热等离子体。

云南天文台揭秘耀斑电流片内的湍流加热奥秘科研动态迈出新步伐

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的太阳活动及CME理论研究组,叶景博士与其合作者共同进行了深入的磁流体动力学(MHD)数值模拟实验,以探究耀斑电流片内部湍流加热现象。他们发现,在日冕爆发过程中,高温耀斑结构和细长电流片会形成,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通过磁重联被迅速传递至小尺度区域,最终导致能量的耗散。在这些过程中,MHD湍流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促进了能量级联,并且加热等离子体。

叶景等人利用标准耀斑模型分析了多重激波终止和磁岛碰撞,这些过程使得耀斑环顶区域变得更加混乱并加热局部等离子体,使之温度升至更高。这是当地软X射线和硬X射线间歇性特征的主要来源。当电流片发展到足够长时,其内部湍流呈现各向异性,而耀斑环顶则呈现各向同性。

通过对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Atmospheric Imaging Assembly (SDO/AIA)多波段观测图像的分析,他们发现,间歇性的辐射强度增强与当地湍流结构相关。AIA 131、193埃波段沿着电流片方向的傅里叶分布与2017年9月10日X级耀斑事件一致,这表明分形和湍流重联共同作用。此外,他们还发现扇形结构中的准周期震荡可能与磁岛碰撞产生的纽缠模震荡有关,同时也由等离子体被 湍流加热提供重要震荡来源。

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云南省创新团队以及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三号”原型机的大力支持。这项工作是该团队在研究太阳爆发大尺度湍动性质及其自主开发ATHENA开源程序模块方面取得的一个新进展,该论文已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