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党
的深空摄影之旅
终于有机会可以实践深空拍摄了,我积累了N年的知识终于可以用一用,顺便吐槽一下其实在本科的时候,地球概论实验室的那些器材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但是遇上了一个抠门老师,我就不想多说什么了,吐槽完毕。
10月1日,入夜,车子载着各种高科技仪器开上戴云寺——戴云山半山腰的一个千年古寺,因为这里有电源,所以这里是一个不错的场所。架起赤道仪望远镜,对极轴进行调平.......这些活儿都是轻车熟路,然后是三星校准——精度不错,只要指哪儿它就能指哪儿。
导星CCD接上我的笔记本电脑,我们开始正式拍摄。然而,不管怎么曝光总是黑色一片!我鼓捣了一小时,但最终还是没能成功。最后只能盲目跟随其他人的步伐。
然后我换到了佳能60D相机和80ED望远镜,用佳能自带的电脑控制软件进行拍摄,每张曝光1分钟,ISO800,一共曝光十张。这次我更急于出成果,所以多拍几个目标,从M31开始,再到M33、M45、M57直到英仙座双星团,这样下来一个小时也就过去了。我还没有忘记拍暗场,最终结束拍摄并关机收拾所有器材回家睡觉,此时已经半夜12点了。不过对于真正从事深空摄影的人来说,还很早呢。通常每个目标需要曝光2-3个小时才能有好结果,但这次我们的心比较浮躁,我们追求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
回家后,我使用DeepSkyStacker(DSS)软件对数据进行叠加,然后用Photoshop调整拉曲线,每张累计10分钟的曝光感觉还可以。但噪点还是很多,这也是因为我们的设备不是冷冻CCD,而且曝光时间较短,加上80ED望远镜仍然存在色差的问题,比如明亮的目标颜色会显得特别明显。此外,在回来后才发现原来导星CCD自带驱动中没有正确设置曝光参数,这导致MDL控制相机的时候无法显示图像。在天文台再次测试一次后,我们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废话说了这么多,现在来看看我们的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