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综合新闻云南天文台在太阳活动区浮现研究上有何新进展

  • 综合资讯
  • 2024年12月30日
  •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在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和太阳动力学观测站的数据,探索了活动区浮现物理机制。他们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上发表的研究成果,由助理研究员王金成带领团队完成,其中包括闫晓理等人。这项工作深入分析了活动区中强磁场的特性,以及这些区域内巨大能量储存,这些都是耀斑、日冕物质抛射和暗条爆发发生的地方。 活动区中的磁场是从光球底部浮现而来的

天文学综合新闻云南天文台在太阳活动区浮现研究上有何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在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和太阳动力学观测站的数据,探索了活动区浮现物理机制。他们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上发表的研究成果,由助理研究员王金成带领团队完成,其中包括闫晓理等人。这项工作深入分析了活动区中强磁场的特性,以及这些区域内巨大能量储存,这些都是耀斑、日冕物质抛射和暗条爆发发生的地方。

活动区中的磁场是从光球底部浮现而来的,携带着丰富信息。理解其形成过程和磁场起源对于解释太阳爆发至关重要。通过数值模拟,一些科学家认为只有扭缠强烈的磁通量管才能达到表面,而弱扭缠者则难以浮现。但王金成及其同事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他们选择分析2018年8月24日至25日一个反Hale极性规律活动区的浮现过程。

通过计算演化参数和磁场参数,他们发现这个活动区在经度方向具有正无力因子α,并且在浮现过程中,其扭缠性非常弱。因此,他们推断出即使是扭缠性较弱的磁通量管也能够从光球底部到达表面,从而形成所观察到的结构。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计划、中国科学院太阳活动重点实验室以及科技部重大项目等多方支持。

该论文提供了一幅图显示了活动区内部扭缠变化情况,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这项创新性的研究中,王金成团队展示了如何利用多种方法来探究并解答长期困惑科学界的问题,即是否所有需要成为明显可见区域必须具备高程度扭曲。此外,该团队还揭示了更多关于太阳内部结构及能量流动模式的问题,对未来太阳物理学领域进行进一步深入探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