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国家授时中心掺铒飞秒光梳的研制进展如此令人瞩目
在科研的前沿,国家授时中心掺铒飞秒光梳研制取得了何等令人瞩目的突破性进展?答案是:成功研制国内首例具备腔内Electro-Optic Modulator实现光梳宽带重复频率控制的系统,并且在多个关键指标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这项研究成果得益于中国科学院时间频率基准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飞秒光梳及其应用研究小组的不懈努力,以及多项基金项目的支持。小组成员们共同奋战,不仅发表了初步结果在今年的Chinese physics B期刊上,更是在频率控制稳定度、Carrier-Envelop Offset频率探测信噪比、重复频率控制带宽和连续锁定时间等方面指标上取得了显著提升。
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系统环内秒级控制稳定度约1E-16,万秒稳定度E-20量级,这样的性能完全满足光钟研制和应用需求。而且,该系统能够实现一周以上的连续频率锁定时间,无疑为相关领域提供了一大突破。
此外,对于想要了解更多细节的小伙伴们,小组还提供了一篇详细报告:“A long-term frequency-stabilized erbium-fiber-laser-based optical frequency comb with an intra-cavity electro-optic modulator” Chinese physics B, 24, 6, 64209 (2015)。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科学奇迹背后的技术原理和实践过程。
总之,在科技创新的大潮中,这次掺铒飞秒光梳的研制成果不仅代表着科研人员对科学问题的一种解答,也预示着未来可能带来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