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授时中心研发的GNSS空间信号质量评估系统填补了国际领域的空白

  • 综合资讯
  • 2024年12月30日
  •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发的GNSS空间信号质量评估系统,填补了国际领域的空白。这一系统采用国际首创的专用评估系统,实现了对北斗、GPS、GLONASS等主要卫星导航系统新型导航信号体制的全覆盖测试评估。 该系统利用国家授时中心卫星共视和双向时间比对技术实现了与UTC(NTSC)的同步。同时,该系统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光纤传输网络标校绝对时延的方法

国家授时中心研发的GNSS空间信号质量评估系统填补了国际领域的空白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发的GNSS空间信号质量评估系统,填补了国际领域的空白。这一系统采用国际首创的专用评估系统,实现了对北斗、GPS、GLONASS等主要卫星导航系统新型导航信号体制的全覆盖测试评估。

该系统利用国家授时中心卫星共视和双向时间比对技术实现了与UTC(NTSC)的同步。同时,该系统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光纤传输网络标校绝对时延的方法,用高精度标准仪器和专用导航信号测试设备实现射频信号闭环校准,使得频率标校精度达到0.1Hz,时延标校精度达到0.1ns,功率标校精度达到0.1dB,这些都突破了困扰工程界的宽带射频信号群时延及功率精确标定技术难题。

据悉,该系统承担了“综合对接信号质量评估”、“最简系统下行信号质量评估”、“基本系统下行信号质量评估”等项目,并且已经完成了一系列重要工作,如电文翻转试验、通道预失真上注试验等。这些验证工作帮助北斗排查电文相位翻转、相关峰不对称、信号分量功率比不一致以及其他问题,并协助完成了地面及在轨性能优化方法的研究。

截至目前,该GNSS空间信号质量评估体系已经完成了北斗全球16颗MEO卫星在轨性能测试评价工作,其数据已作为展示“北斗”良好性能的一部分,为支撑北斗架构优化和全球战略布局提供支持。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高度评价该体系:“能够满足北斗在轨测试、新技术试验运行及运行期间全部需要,不仅有效支撑其稳定运行,也为GNSS兼容互操作性国际协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