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生而联接总线技术如同血脉贯穿每一处要素之中
工业互联网:联接之初,总线技术为血脉,GE定义其为“全球工业系统与先进计算、分析、低成本感知能力与互联网的新联接水平相互融合”。日本的“互联工业”实现物、机器设备间网络互连,创造新价值。中国联盟将其定位为基于网络互联的全面深度感知和高级建模分析。工信部认为它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高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各方虽有不同解读,但共识在于联接机器设备和系统,是基本内涵之一。
笔者提出了通过广泛联网满足“联接-管控-优化-效益”的五个逻辑,并强调了首要任务是实现各种设备和系统的互通。在回顾设备物联网历史时,我们看到从1969年可编程逻辑出现至今,其演变成DNC/MDC或称设备物联网,这是CPS车间应用的一部分。
图1展示了设备物联网发展的五个阶段,从数控机床到现在各类数字化设备联网管理,以及因特网同期并行发展形成了基于TCP/IP协议的大规模工业以太网。昱辰泰克公司尹金国总经理将这看作两朵不同的鲜花,而不争论谁早谁晚。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无论制造模式如何变化,数据采集仍是生产中的核心需求,也是工业互联网落地关键所在。如果无法正确采集数据,那些口头喊着工业互联网的人,将无事一身轻。此外,由于涉及范围广泛,不少难点等待解决,如如何准确、高效地完成这些任务,以确保生产过程顺畅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