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应关注蛋尿白小心谨肾护健康

  • 学术交流
  • 2025年04月05日
  • 2025世界肾脏日到来 糖尿病人应关注蛋尿白,小“心”谨“肾”护健康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的持续增长,与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逐年升高,约40%的2型糖尿病患者面临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的风险。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成年CKD患者约8200万,患病率为8.2%。其中,糖尿病相关CKD是我国CKD防治的“主战场”,它不仅是我国CKD的首位住院病因

糖尿病人应关注蛋尿白小心谨肾护健康

2025世界肾脏日到来 糖尿病人应关注蛋尿白,小“心”谨“肾”护健康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的持续增长,与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逐年升高,约40%的2型糖尿病患者面临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的风险。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成年CKD患者约8200万,患病率为8.2%。其中,糖尿病相关CKD是我国CKD防治的“主战场”,它不仅是我国CKD的首位住院病因,也是新增血透患者的主要病因,且显著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极大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3月13日是第二十个世界肾脏日,针对今年“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的主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肾内科主任程虹指出,糖尿病患者应特别重视早期肾脏功能筛查,尽早启用具有明确肾心获益的药物,以改善生活质量及整体预后。 触达30警戒线,立即启动干预措施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的慢性肾脏损伤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受多重致病机制共同影响所致。程虹解释称,简单来说,就是长期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导致肾脏入球小动脉扩张,肾脏处于“高灌注、高滤过、高压力”,肾小球逐渐硬化变形等病理改变。此外,机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进而促使肾小管和周围组织发炎受损,致肾脏纤维化,最终导致CKD的进展。 程虹强调,由于这个过程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当患者血肌酐开始升高被诊断CKD时,50%的肾脏功能性组织已经被破坏。 “我们提倡糖尿病患者应积极进行早期肾脏功能筛查,也就是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测定,以便及时发现并干预潜在的肾脏问题。”程虹说,“蛋白尿是影响肾功能快速进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糖尿病相关CKD患者合并蛋白尿的比例较高,且蛋白尿是导致CKD患者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CK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伴微量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是普通人的3.3倍;且随着疾病的进展,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升高。” 程虹进一步强调,在进行蛋白尿管理时,需要遵守“30-30”原则,如果患者的UACR>30mg/g,意味心肾风险警报拉响了,应立刻启动干预,及时干预可延迟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约7年。否则,一旦进展至大量蛋白尿阶段,平均4年就会进展至肾衰竭尿毒症期,最后只能通过肾移植或透析治疗。 “微量白蛋白尿阶段是‘黄金逆转窗口期’。在黄金逆转期,21%至64%的糖肾患者经过积极治疗,疾病可以逆转。”程虹说。 创新药为心肾保护带来多重获益 糖尿病相关慢性肾病发病机制复杂且合并症多,管理难度大。血流动力学、代谢异常以及炎症纤维化等多重病理机制和合并症相互交织影响,共同促进疾病恶化,使得糖尿病相关CKD的治疗和管理复杂且难度大。尤其是炎症贯穿疾病发生发展全程,需要早期干预。 “从整体的疾病管理角度来说,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综合性的危险因素管理策略,包括针对血糖、血压、蛋白尿和血脂的管理措施等。”程虹说,“近年来,糖尿病相关慢性肾脏病的管理理念已经从单纯的降压、降糖等危险因素管理转向以改善心肾结局、全面减少心肾事件的发生为终极目标。因此,更加推荐使用具有心肾获益的药物治疗。” 从病理生理机制来看,盐皮质激素受体过度激活,可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和致纤维化反应等途径引起肾脏、心脏和血管损伤,是2型糖尿病相关CKD发生发展及肾心不良结局的关键驱动因素及重要致病机制。基于多项Ⅲ期临床研究的高质量循证证据,国内外多项指南推荐使用新型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用于2型糖尿病相关CKD患者的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非奈利酮通过直接靶向盐皮质激素受体过度激活,精准发挥抗炎抗纤维化作用,可显著降低UACR水平32%,减少肾脏事件发生风险23%,并带来心血管获益,且在中国人群中能观察到更显著的肾脏获益。由于直击糖尿病肾病疾病本质,早期使用非奈利酮干预,可降低由微量蛋白进展至大量蛋白的风险达41%,可使蛋白尿分期改善比例达82%。 除了早筛早干预,程虹进一步指出:“中国人群的盐摄入量明显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水平,高盐摄入进一步增加心肾疾病进展风险,因此,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同样重要。多方举措,才能更好地守护肾心健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