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团队突破解码结直肠癌早期密码

  • 学术交流
  • 2025年03月24日
  • 武汉大学团队突破解码结直肠癌早期“密码” 近日,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泰康生命医学中心缪小平、田剑波教授团队在肿瘤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原创论文发表于肿瘤学期刊(Cancer Discovery),引发学界关注。 论文截图 ? ? 专家介绍,肿瘤的滋生是个复杂且隐秘的过程,涉及细胞突变累积、基因与环境“较量”、染色质表观重塑及肿瘤微环境更迭。结直肠癌的发展极具代表性,从正常组织起步

武汉大学团队突破解码结直肠癌早期密码

武汉大学团队突破解码结直肠癌早期“密码”

近日,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泰康生命医学中心缪小平、田剑波教授团队在肿瘤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原创论文发表于肿瘤学期刊(Cancer Discovery),引发学界关注。

论文截图

  ?

  ?

专家介绍,肿瘤的滋生是个复杂且隐秘的过程,涉及细胞突变累积、基因与环境“较量”、染色质表观重塑及肿瘤微环境更迭。结直肠癌的发展极具代表性,从正常组织起步,途经非进展期腺瘤、进展期腺瘤等癌前关键“站点”,最终恶变为癌症,这为早期防控预留了珍贵“窗口期”。但以往研究多着眼中晚期,错失捕捉早期关键分子特征的良机,尤其是癌前萌芽阶段。在此背景下,武大团队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对肿瘤早期筛查的倡导,全力攻坚。

研究中,团队收集了102名患者的142份多阶段样本,集齐从健康到癌变各阶段的“样本拼图”。运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单核多组学测序、空间转录组分析等前沿手段,精细勾勒了结直肠癌进程中的细胞异质性,识别出48种细胞亚群及其分子动态变化,绘制出细胞动态互作网络图谱。研究发现,随着病变推进,细胞间“交流”愈发频繁无序,信号通路也从维持稳态“倒戈”为促炎、助推肿瘤增殖,为发病机制剖析与早期干预指明方向。

团队开创性构建了结直肠癌单细胞表达数量性状位点(sc-eQTL)图谱,涵盖28种细胞亚型,精准鉴定出16833个关联对,超76%的位点具有独特细胞类型特异性,远超传统组织水平研究“视野”。将 sc-eQTL与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整合,挖掘出细胞特异性功能易感区域与致病基因。基于sc-eQTL构建的单细胞水平多基因风险评分(PRS)模型更是惊艳,在跨种族、多中心的大规模数据集验证有效。在中国21874例人群病例对照样本里,高遗传风险组患癌风险比低风险组高出1.34倍,预测效能远超传统模型,为精准防癌、早期筛查、高危识别筑牢根基。

深入探究关键位点rs4794979,团队发现它显著提升中欧人群患癌风险。分子层面揭示,该位点通过复杂调控,一方面诱导正常成纤维细胞“黑化”,变身促癌细胞增殖的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另一方面营造免疫抑制微环境,助力肿瘤细胞逃逸。

相关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158/2159-8290.CD-24-1561

猜你喜欢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