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等代谢风险因素成全球肝癌新推手

  • 天文图吧
  • 2025年02月02日
  • 肥胖等代谢风险因素成全球肝癌新“推手”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肝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肝癌的致病因素正在发生重要转变,其中代谢性风险因素的威胁日益突出。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于《癌症生物学与医学》。 研究者利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9年数据库进行分析,发现肝癌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所有癌症中,肝癌的发病率排名第六,致死率排名第三

肥胖等代谢风险因素成全球肝癌新推手

肥胖等代谢风险因素成全球肝癌新“推手”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肝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肝癌的致病因素正在发生重要转变,其中代谢性风险因素的威胁日益突出。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于《癌症生物学与医学》。

研究者利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9年数据库进行分析,发现肝癌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所有癌症中,肝癌的发病率排名第六,致死率排名第三。2019年全球共有超过48万例肝癌死亡病例,其中中国病例达18.7万例,占全球总数的近40%。按人口比例计算,中国的肝癌死亡率(每10万人口9.4人)也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每10万人口5.9人)。

从致病因素来看,肝癌的病因格局正在发生重要转变。研究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癌死亡虽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但仍是首要致死原因,占比达39.5%。其次是丙型肝炎病毒和过度饮酒。然而,最显著的变化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正成为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的病因之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一种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密切相关的系统性代谢疾病,随着全球肥胖率的上升,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导致的肝癌病例迅速增加。

在中国,这种病因转变趋势同样明显。一方面,在过去30年间一系列防控措施的推动之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癌死亡年均下降3.4%,降幅超过全球平均水平(1.4%)。但即便如此,这一病因在中国肝癌死亡中的占比仍高达62.5%,依然是首要致病因素。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性风险因素对肝癌的影响日益凸显。

研究还发现明显的性别差异。中国男性的肝癌死亡率(每10万人口14.6人)是全球男性死亡率的1.7倍。且在所有年龄组中,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显著高于女性。研究人员认为,这主要与吸烟、酒精等风险因素的接触有关,例如在中国,男性吸烟导致的肝癌负担人群归因分数高达15.7%。而在老年女性群体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成为一个突出问题,研究发现老年女性NASH患者罹患肝癌的风险明显增加,这可能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我们的研究揭示了肝癌流行特征的重要转变,代谢性因素尤其是肥胖正在成为新的主要致病因素。这一令人担忧的趋势需要立即采取公共卫生行动。”该研究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陈万青指出,“在制定防控策略时,必须考虑到我们发现的区域差异和性别差异,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理解病毒感染和代谢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对设计有效的预防政策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认为,中国过去30年在肝癌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面向未来,研究团队建议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继续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对代谢性风险因素的干预,特别是加强老年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筛查和预防。同时,也要继续推进烟草管控等公共卫生措施,以降低肝癌发病风险。

  ?


2019年全球与中国肝癌患者的死亡和疾病负担数据分析。其中包括,全球不同年龄组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A)、全球不同年龄组的疾病负担(B)、中国不同年龄组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C)、中国不同年龄组的疾病负担(D)。图源:《癌症生物学与医学》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20892/j.issn.2095-3941.2024.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