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欢如何相通新研究揭示共情神经机制
悲欢如何相通?新研究揭示共情神经机制 ·回忆负面经历会强烈影响对他者相同情绪状态的反应。这表明,即使是动物也能特别识别情绪状态,并在没有直接看到触发刺激的情况下相应地做出反应。 良好的沟通常常是建立在共情与理解的基础上的。但是,常言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不是别人,又怎么对别人的情感进行共情与回应?实际上,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人类的大脑中存在对他人情绪产生共鸣的神经机制。 近日,一项研究发现大脑中的一组神经元具有“情绪记忆”的功能,能够将自己体验过的情绪“记录”下来,并调节对他人情绪的反应。这项研究于2024年12月3日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上,作者是意大利技术研究所(IIT)的Francesco Papaleo领导的科研团队。 心理学研究已经发现,人类对他者情绪的反应受到自身过去情绪经历的强烈影响。当观察到另一个人经历与自己类似的情绪情境,例如感到压力,我们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反应。一方面,我们可能产生共鸣,增强理解他人的能力,对别人的情感触动更为敏感。另一方面,它则可能引起自我痛苦,导致我们回避他人。 该研究通过小鼠实验发现,动物中也发生类似的现象:回忆负面经历会强烈影响对他者相同情绪状态的反应。这表明,即使是动物也能特别识别情绪状态,并在没有直接看到触发刺激的情况下相应地做出反应。 研究发现,小鼠之间在共情之后是更加亲近还是进行回避,取决于不同的因素。“这些反应在雌性中受发情周期影响,而在雄性中受支配地位的影响。”研究写道。 Papaleo的团队确定了前额叶皮层在这些社会认知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他们发现了一组特定神经元细胞是基于情绪自我体验对他者情绪反应的关键调节器。这些神经元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这是一种参与应激反应机制的分子。研究发现,它们作为一种情绪记忆发挥作用,影响对社会情绪刺激的反应。 CRF(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是一种由下丘脑分泌的激素,能够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释放,进而调节体内的应激反应。CRF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对身体的应激反应进行调控。当遇到压力时,CRF会刺激下丘脑,促使垂体分泌ACTH,ACTH再刺激肾上腺皮质释放皮质醇等应激激素,帮助身体应对压力。 研究者们通过体内微末端钙成像技术发现,只有经历了相通的负面自我体验(如压力)时,内侧前额叶皮层的CRF神经元对他者的压力反应才更活跃。而当研究者通过基因技术敲除小鼠体内的CRF基因从而抑制其在内侧前额叶皮层的表达时,曾经有过压力体验的小鼠对小鼠压力情绪的反应减弱了。 该研究还通过光遗传学实验发现,这些神经元若受到更高程度的激活,则小鼠共情之后采取的行为会从偏好和亲近向回避转变。 “以这种精确的方式理解这些大脑机制,可以帮助阐明人类对他人情绪反应的许多方面,”该研究提到,“例如,为什么根据过去的情绪经验,有些人倾向于在压力下回避他人,而其他人更倾向于帮助他人。” 研究为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自闭症和精神症等疾病提供了新的见解。识别调节共鸣反应的特定大脑机制可以帮助临床研究开发新的靶向疗法,也能够帮助改善在各种精神状况中观察到的异常情绪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