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科技上交国家ChatGPT热背后的冷思考它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吗
编者按:
在全球范围内,ChatGPT的迅速崛起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它背后的原理和工作机制究竟是什么?是否能够取代记者的角色?我们应该如何看待ChatGPT的未来发展?为了探讨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中国传媒大学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曹立宏,他从人工智能领域深入分析了ChatGPT。
专家简介
曹立宏是中国传媒大学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中传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以及教育部科技委员会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专委会委员。他主要致力于类脑智能和计算研究。
使用感受:“ChatGPT感觉不错,但也有不足”
光明网:您对ChatGPT有何看法?它存在哪些显著不足?
曹立宏:相比之前的版本,感觉确实有所提升,尤其是在对话流畅性方面,它表现得很出色。这说明现在语言生成模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不过,对于专业性的问题或更深层次的问题,它就容易出现困难。
尽管ChatGPT采用人类反馈进行强化学习,并且基于先前的强大基础,即语言生成能力,再加上聊天模式,使其在商业推广上非常成功。但目前它仍然存在一个限制,那就是内容更新速度较慢。例如,如果你问它最近热门电视剧名,它可能无法提供准确答案,因为这涉及到AI中的“灾难性遗忘”问题,即如何让系统快速学习新信息而不影响已有的知识,这仍然是AI领域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此外,作为一种没有具身体验的AI系统,它无法理解人类真正的心智过程——我们的常识建立在生活经验之上,而非仅依赖文字处理。
图片由百度文心大模型 AI 生成
关键词:《狂飙》,灾难性遗忘,常识,具身体验
记者替代可能性:“记者被替代几率并不高”
光明网:作为一位记者,您认为被替代的可能性有多高?
曹立宏:我认为现在还不必过分担忧。首先,记者的核心职责是提出深度理解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当前的人工智能还远不能达到。而且,由于AI缺乏情感理解能力,也无法像记者那样快速适应采访环境并捕捉人物特质等细节,这些都是机器当前无法复制的情况。
图片由百度文心大模型 AI 生成
关键词:记者,大数据分析,不同角度
辅助工具视角:“更多还是辅助工具”
光明网:您曾提到,“不要把 Chat Gpt 看成 AI 就好”,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曹立宏: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确实在近年来取得巨大的进展,但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对此持保留态度。一方面,我们鼓励学生追求这个方向;另一方面,我们担忧这种技术可能导致专业领域混淆和误用。如果将其当作科研方向,那么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我说 Chat Gpt “穿上了 AI 的深度学习马甲”,因为虽然拥有广泛知识面,却不能像真正科学家那样思考和理解专业知识。
另外,我也希望人们不要把 Chat Gpt 当做真实的人类智慧,更接近模仿人的行为而非真正具有自主意识。这是一种超越人类但又不同于人类思维方式,是一种既擅长某些任务又缺乏其他能力的情形,因此它们通常能流畅地回答浅显问题却对于更复杂或需要独特见解的问题则往往只能“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图片由百度文心大模型 AI 生成
关键词:辅助工具、大数据计算器、搜索引擎效率
未来警惕:“需警惕滥用风险”
光明网:“那么您的看法关于 Chat Gpt 未来的发展是什么?”
曹立宏:“我认为 chat gpt 有两条发展路径。一条路是继续完善现有的神经网络结构,比如改善反向传播算法等,以提高性能。但这实际上并不是太符合生物神经元功能,因此一直有人寻找更加贴近生物大脑工作原理的方法。而另一个路径,则是从生物认知角度去思考,比如通过构建更加接近我们的大脑存储信息方式,从而创建更加类似于人的chatgpt。
无论哪种路径,都必须小心翼翼,因为如果没有正确评估chatgpt自身极限,将被滥用,其潜在后果将不可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