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引领北大医学新征程天文科研动态激发社会发展潜力
在2023年的7月6日,北大医学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北大医学第八届青年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办,这个盛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癌症整合组学前沿科学中心”两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揭牌仪式也伴随着喜讯。乔杰院士作为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并担任“北京大学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负责人,詹启敏院士则担任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院长兼癌症整egrated组学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他们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这两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旨在加速北大医学的转型升级,使其成为一个拥有强劲科研实力、能够推动有组织科研进程并为社会贡献巨大的战略科技力量。这不仅是对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激烈的科技竞争的一种回应,也是对我国实施有目标、有组织的大规模科技发展规划的一种响应。
乔杰院士指出,通过建设这些“大设施”,培养“强团队”,并取得“好成果”,北大医学将为医疗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他还介绍了自2018年以来北大医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和科研体系的情况,以及2023年获得多个国家级重点科技创新基地的批准。此外,首个异地科研机构——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也在今年4月份正式开园,这些都体现了北大医学服务于国家战略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
这些科研基地将致力于解决人民生命健康相关问题,并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女性生殖及药物开发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的突破。在此过程中,它们还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心理疾病防治新模式,解决诸如药械缺口的问题,为培养优秀人才和开展高水平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乔杰进一步强调,将继续保持以未来导向、战略性与系统性为核心的定位,加快构建多层次、高水平有组织科研体系。同时,他提出了支持基础研究工作对于实现技术自立自主以及世界一流智库的地位至关重要性。詹启敏则认为,加强基础研究对于促进健康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同时要优化配置资源,以提升整个国家创新体系效能。
最终,在2月份获教育部批准后,癌症整合组学前沿科学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主要成员亲临现场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其核心任务是推动癌症治疗技术向前迈进,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大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