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OST类星体巡天最新数据发布天文学科研动态在社会的关注中展开

  • 天文科普
  • 2025年02月02日
  • 近日,北京大学吴学兵教授带领的团队在国际知名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上发表了最新的LAMOST类星体巡天数据。论文由北京大学博士后姚苏担任第一作者。这是他们第三次发布此类数据,这次共包含了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期间观测到的19253个类星体光谱数据,其中11458个是LAMOST独自发现,8162个首次被LAMOST发现。此外,他们还对这些光谱进行分析,估算了超大黑洞的质量。

LAMOST类星体巡天最新数据发布天文学科研动态在社会的关注中展开

近日,北京大学吴学兵教授带领的团队在国际知名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上发表了最新的LAMOST类星体巡天数据。论文由北京大学博士后姚苏担任第一作者。这是他们第三次发布此类数据,这次共包含了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期间观测到的19253个类星体光谱数据,其中11458个是LAMOST独自发现,8162个首次被LAMOST发现。此外,他们还对这些光谱进行分析,估算了超大黑洞的质量。

目前科学家们发现,大多数星系中心都含有超大质量黑洞,其质量从几十万到上百亿太阳质量。当这些星系中心黑洞周围有丰富气体时,它们会形成吸积盘并最终被吞噬。在这个过程中,气态部分势能转化为电磁辐射能量释放出来,这样的核心被称作活动核。类星体由于其高亮度和强大的能量释放,是宇宙中最明亮持续发光的天体,不仅帮助我们探索遥远宇宙,也影响着它们所在的星系和环境,是研究宇宙演变情况的重要工具。

自1963年人类发现第一个类星体以来,一直没有停止寻找更多这样的研究。随着大型巡天项目启动,如LAMOST,从2012年开始,每年的数据不断增加。截至目前共证认42552个类星体,其中24764个是独立发现,17128个首次被确认。这使得LAMOST成为世界第二多发现数量的大型巡天项目,为研究提供了大量光谱信息。

论文链接:http://ads.bao.ac.cn/abs/2019ApJS..240....6Y。

访问LAMOST数据:http://explore.china-vo.org/data/lamost-quasar/.

哈勃望远镜拍摄的是人类认定的第一个类星體3C 273。(图片来源ESA/Hubble NASA)

图解显示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图片来源:ESO/M. Kornmesser)

最新发布的所有新观测(蓝色)与过去五年的所有观测(黑色)的分布图显示不同时间段内不同类型物质之间关系。(Yao et al. 20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