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OST类星体巡天最新科研动态亮相社会
近日,我所在的团队由吴学兵教授领衔,发表了最新的LAMOST类星体巡天星表,并将其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上。论文中的第一作者是我的博士后导师姚苏。这是我第三次参与发布LAMOST类星体巡天数据,此次共包含了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间观测到的19253个类星体光谱数据,其中11458个是由我们独立发现,8162个是首次被我们发现。我们的团队还对这些光谱进行了详细分析,估算了超大黑洞的质量。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绝大多数星系中心都存在着超大质量黑洞,这些黑洞的质量从几十万到上百亿太阳质量。当这些星系中心有丰富气体时,气体会被强引力吸引形成吸积盘,最终被黑洞吞噬。在这个过程中,气态部分势能转化为电磁辐射能量释放出来,使得这些区域成为活动星系核。类星体作为最亮和释放能量最强的一种活动核,它们可以达到普通星系光度数千倍,是宇宙中最明亮持续发光的天体。它们释放出的巨大辐射不仅帮助我们探索遥远宇宙,也影响周围环境,是研究宇宙演变情况的重要工具。
自1963年人类第一次发现3C 273以来,我们一直在寻找更多这样的奇迹。随着新一代的大型巡天项目启动,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类 星体被发现。我所在项目自2012年正式开始至今已经运行五年,我们共证实了42552个类 星 体,其中距离最近的是红移为4.8。这使得LAMOST成为目前世界第二大的类 星 体巡视项目,只比美国斯隆数字巡视少一些。此外,我们利用这份数据不仅增加了解已知 类 星 体数量,还为研究变化和特殊 类 星 体提供了宝贵资源。
通过进一步观测,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惊人的秘密等待揭开,为我们理解宇宙演化作出更深入贡献。而这份最新数据也可以访问于此链接:http://ads.bao.ac.cn/abs/2019ApJS..240....6Y。此外,还可访问我们的网站获取更多信息:http://explore.china-vo.org/data/lamost-quasar/。
最后,这里附上了哈勃望远镜拍摄的人类第一个认证 类 星 的图片,以及一个关于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示意图。(图片来源分别为ESA/Hubble NASA 和 ESO/M. Kornmes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