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文学术交流中我们是否已足够重视那些潜伏于行星形成过程中的关键问题20220316探索protop

  • 天文科普
  • 2025年02月02日
  • 报告题目:探索行星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机制:从星际尘埃盘的积累与迁移到观测上的印记 报告人:李亚平 副研究员 报告人单位:上海天文台 报告时间:2022年3月16日下午2点-4点 报告地点:东七楼427会议室 报告摘要: 近年来,Kepler/TESS等太空任务已经发现了超过5000颗系外行星,这表明在恒星周围的尘埃盘(PPDs)中形成行星是一个相对成熟但仍不完全理解的过程。此外

在天文学术交流中我们是否已足够重视那些潜伏于行星形成过程中的关键问题20220316探索protop

报告题目:探索行星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机制:从星际尘埃盘的积累与迁移到观测上的印记

报告人:李亚平 副研究员

报告人单位:上海天文台

报告时间:2022年3月16日下午2点-4点

报告地点:东七楼427会议室

报告摘要:

近年来,Kepler/TESS等太空任务已经发现了超过5000颗系外行星,这表明在恒星周围的尘埃盘(PPDs)中形成行星是一个相对成熟但仍不完全理解的过程。此外,ALMA(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的(sub)mm观测揭示了尘埃PPDs中普遍存在的环、缝隙、螺旋和弧形结构,这些结构通常被认为是正在形成于PPDs中的行星留下的标志。然而,在这些不同的系外行星系统如何在PPDs中形成这一问题上,我们仍然面临着挑战。在本次讲座中,我将首先通过考虑它们的积累和迁移过程来探讨不同类型系外行星在尘埃盘中的形成与演化。通过执行两种流体数值模拟,并考虑多种灰质组分,我还将考察这些早期阶段新生的气态与灰质盘受影响的情况,以此约束灰质物质的聚集以及初级时期的地球形成。

报告人简介:

Yaping Li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并于2016年从厦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随后作为博士后研究员在上海天文台工作,从2016年至2018年期间。在2018-2022年的这段时间里,他担任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一名博士后研究员。2022年他回到上海天文台担任职务。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黑洞加热、AGN多波段辐射、AGN反馈效应、尘埃/气体动力学及其在原恒星系统中的作用,以及LIGO/Virgo引力波源。

参会人员:

全体师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