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首刚研究员将在欧空局的时间频率空间应用研讨会上如何分享他关于天文学科研进展的最新发现
在10月22至23日,欧空局(ESA)主办的“空间原子钟及时间频率传递”主题研讨会在德国慕尼黑市召开,这次会议聚焦于时频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专家学者超过100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张首刚研究员等。
张首刚作为我国代表团的一员,以其卓越的专业能力被邀请作了一场题为“Precision generation and transfer of time and frequency at NTSC”的精彩报告。在他的演讲中,他详细介绍了国家授时中心在原子钟研制、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以及守时授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他还分享了国家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和空间站高精度时频实验柜等重大项目正在进行的情况,以及这些项目对未来天文学科研进展所带来的影响。
除了报告外,张首刚还与国际同行深入交流,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探讨。此外,他还受到了慕尼黑工业大学K.U.Schreiber教授的邀请,与当地科技人员进行了互动,并参观了德国Wettzell天文台。这不仅加深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科学合作,也为未来的合作奠定基础。
会议期间,张首刚与TIMETECH公司技术负责人就空间微波传递技术合作事宜进行了详细洽谈,为两国之间在这一领域可能达成更广泛合作提供了重要见解。本次会议是由欧空局主办,慕尼黑工业大学承办,是一个集思广益、共享知识资源的大型国际学术活动。通过ACES(一台以冷原子铯钟为核心的高精度时频系统)项目研究进展、激光与微波空-地时频传递、引力红移测量以及空间光钟等多个方面,对未来欧洲空间原子钟计划做出了全面的评估,为即将到来的2020年发射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