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科研动态反复探究构建最庞大的OB星表借助LAMOST数据的光芒

  • 天文科普
  • 2025年02月02日
  • 近日,河北师范大学的崔文元教授与国家天文台的刘超研究员、赵刚研究员等人紧密合作,利用LAMOST DR5提供的大量光谱数据,他们不仅补充了OB星的分类特征,而且通过精细分析,构建了目前国际上最为庞大且包含光谱信息的OB星表。这项重大成果已经在《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杂志中发表。 OB星是指拥有O型和B型光谱的早期恒星

天文科研动态反复探究构建最庞大的OB星表借助LAMOST数据的光芒

近日,河北师范大学的崔文元教授与国家天文台的刘超研究员、赵刚研究员等人紧密合作,利用LAMOST DR5提供的大量光谱数据,他们不仅补充了OB星的分类特征,而且通过精细分析,构建了目前国际上最为庞大且包含光谱信息的OB星表。这项重大成果已经在《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杂志中发表。

OB星是指拥有O型和B型光谱的早期恒星,它们包括质量超过8倍太阳质量的大恒星以及热亚矮星、中子星、黑洞等特殊天体。这些大质量恒星虽然寿命短暂,但对宇宙演化至关重要。它们参与了宇宙再电离和化学元素丰富过程,并在宿主系中的演化中扮演关键角色。此外,大质量恒星爆炸后的多样性被认为与伽马爆现象有直接联系,而它们终结时形成的中子星和黑洞则是引力波源。

研究人员基于传统MK分类体系,对OB各子类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完善。他们从LAMOST DR5数据中确认了16,032颗OB 星中的 22,901条高信噪比光谱,其中包含21,658条大质量 OB 星光谱、948条热亚矮球变亮态光谱及160条白矾球变亮态光谱。这份数据库经过多位专家独立人眼检验,其准确度极高,有87%以上在 B7 型之前可靠,有57%以上可靠于 B7 型之后。

审稿人赞扬该团队为此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认为这些 OB 星值得进一步探究其分布,为后续观测提供宝贵资源。

清华大学的成昕伦教授、毛淑德教授及国家天文台刘超研究员联合这项工作,将来自该 OB 星表的大量数据结合 Gaia DR2 数据发现银河系外围年轻恒流存在涟漪状运动模式,这一发现也已发表于《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期刊上。

图1展示的是来自 LAMOST 光谱库中的 B 类主序轨道;图2展示的是同一库中的 B 类超巨型轨道;而图3则显示不同明度 OB 大流量随着银河纬度变化的情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