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首刚研究员将在欧空局的时间频率空间应用研讨会上如何分享其科研进展
在10月22至23日,欧空局(ESA)主办的“空间原子钟及时间频率传递”主题研讨会在德国慕尼黑市召开,这次会议聚焦于时频领域的科研进展。来自中国、德国、美国、俄罗斯、法国、韩国和捷克等国家的代表与专家学者约100人参加了这次盛会。张首刚,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一位研究员,因其在原子钟研制、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以及守时授时方面取得的成就,被邀请作了一场题为“Precision generation and transfer of time and frequency at NTSC”的专题报告。
郭文阁、刘涛以及助理研究员陈江作为中方代表团主要成员,与其他参会嘉宾一同探讨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在他的报告中,张首刚展示了国家授时中心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些重大项目,如国家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和空间站高精度时频实验柜,并分享了这些项目对于提升我国技术水平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此外,本次会议还安排了一段参观活动,其中包括访问德国Wettzell天文台,以及与相关科学家进行交流。此外,张首刚还与TIMETECH公司技术负责人就可能合作的事宜进行了深入洽谈。
这次研讨会不仅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不同国家和机构之间能够共享知识,更促进了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此外,由于ACES(国际空间站上运行的一台以冷原子铯钟为核心的高精度时频系统)项目即将启动,本次会议也围绕ACES项目展开了一系列深入探讨,以确保欧洲空间原子钟计划顺利推进,为2020年的发射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