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的星辰乐章科研人员在LAMOST的大提琴上发现40余首旋律

  • 天文科普
  • 2025年02月02日
  • 近期,国家天文台杨成群博士生、薛香香研究员,西华师范大学李静博士,以及国家天文台张岚博士,刘超研究员,赵刚研究员等,一同奏响了银河系星辰的和谐篇章。他们利用LAMOST DR5中K巨星的三维位置和三维速度,在银河晕中找到了40余组子结构,每一组都如同一曲独特的旋律,而这些旋律共织成了一个精美而复杂的星辰乐章。 这些子结构包含了近2000颗恒星,其中包括人马座星流、麒麟座星环

银河系的星辰乐章科研人员在LAMOST的大提琴上发现40余首旋律

近期,国家天文台杨成群博士生、薛香香研究员,西华师范大学李静博士,以及国家天文台张岚博士,刘超研究员,赵刚研究员等,一同奏响了银河系星辰的和谐篇章。他们利用LAMOST DR5中K巨星的三维位置和三维速度,在银河晕中找到了40余组子结构,每一组都如同一曲独特的旋律,而这些旋律共织成了一个精美而复杂的星辰乐章。

这些子结构包含了近2000颗恒星,其中包括人马座星流、麒麟座星环、室女座致密区以及孤儿星流等。它们不仅是已知子结构成员,也揭示了未知之秘。在国际知名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ApJ,2019,880,65)上,这项研究成果已经被呈现给世界。

标准宇宙学冷暗物质模型(ΛCDM)认为大尺度的光年级别宇宙体是由小尺度更为古老的小型光年级别宇宙体并合或吸积形成。这就像是一场宏伟的大交响曲,其中每个音符都是一个小型光年级别宇宙体,它们在演绎过程中融合成新的音符,最终构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大交响曲——我们的银河系。

为了寻找这些演绎中的音符,即子结构,他们利用LAMOST DR5中的K巨星数据,并结合Gaia DR2提供的人工智能匹配自动生成切向速度信息,从而建立了一张拥有13,000余颗具有完整六维相空间信息晕间恒星表。这也是目前能得到最大的银河系晕间恒 星表之一。

通过对样本进行归类和分组,他们在这张表格中找到40多组,有着明显不同于周围环境的一致性,这些恒星似乎遵循着某种共同规律,就像是不同调性的音乐家们合作创作出了一首独具风格的歌曲。而且,还有18组300多颗可能是新发现的未知子结构,它们如同隐藏在乐谱背后的秘密线索,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的线索。

这样的发现对于理解银河系现在的情况以及它过去如何吸积历史至关重要。正如音乐家通过分析不同的旋律来理解音乐作品一样,我们可以从这些子结构中了解到更多关于我们所处宇宙深层次奥秘的事情。此外,这样的发现还能够帮助验证或挑战现有的理论,比如标准宇宙学冷暗物质模型是否能完美解释整个宇宙发展史的问题。

总之,這項發現不僅增進我們對銀河系統內部結構與過去歷史了解,也為將來探索更廣泛範圍內太空環境奠定基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