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发表观音座莲属新种瘤柄观音座莲

  • 天文科普
  • 2024年10月13日
  • 学者发表观音座莲属新种——瘤柄观音座莲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陈红锋团队与深圳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严岳鸿合作,研究发表了观音座莲属新种——瘤柄观音座莲(Angiopteris nodosipetiolata Ting Wang tris, H. F. Chen Y. H. Yan)。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植物关键》(PhytoKeys)。

学者发表观音座莲属新种瘤柄观音座莲

学者发表观音座莲属新种——瘤柄观音座莲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陈红锋团队与深圳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严岳鸿合作,研究发表了观音座莲属新种——瘤柄观音座莲(Angiopteris nodosipetiolata Ting Wang tris, H. F. Chen Y. H. Yan)。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植物关键》(PhytoKeys)。

观音座莲属隶属于厚囊蕨类观音座莲目合囊蕨科,是蕨类植物起源与演化的重要节点类群,具有重要的观赏、药用、食用及科学研究价值。目前全世界公认的观音座莲属约有53种,其中我国有30种(特有种18种),主要分布于西南与华南等地。在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由于观音座莲属包含较多濒危物种且属内物种相似性高、难以区分等因素,整个属的植物均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对象。

记者获悉,2022年8月,陈红锋团队在云南省马关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张金国的陪同下,在该保护区进行观音座莲属植物野外调查时,发现该属植物一疑似新种,随即采集标本进行室内形态学观察。通过查阅《中国植物志》、文献资料以及CVH、GBIF等网站提供的所有观音座莲属的信息与标本,他们注意到该物种与已知种类的形态特征明显不同,例如在叶柄形态上,该物种与秦氏观音座莲相似,即叶柄上有多个叶枕,但成熟羽片形态和对数上两者存在差异;在叶片形态上,该物种与阔羽观音座莲、圆基观音座莲接近,但后两者的叶柄仅有1个叶枕,且羽片下方无节状毛披覆。

2023年7月,陈红锋团队重返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对该物种的自然环境、种群数量和形态特征进行详细调查和统计,并收集分子样品进行质体基因组测序。系统发育与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该物种与上述形态相似的种类的亲缘关系并不接近,且种间遗传距离具有显著性差异。综合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研究团队确认了该物种为观音座莲属一新种,并基于“多”叶枕的叶柄特征,将其命名为瘤柄观音座莲。

目前,陈红锋团队在瘤柄观音座莲的模式产地已发现500株成熟个体。根据IUCN标准,陈红锋建议将该新种列为濒危(EN)等级,并与观音座莲属其他成员一样,给予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研究表明,无论是自然保护区,还是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城市或乡村地区,都有可能隐藏着类似于瘤柄观音座莲一样未被识别的物种。只有通过积极的保护和科学研究,科研人员才能实现保护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3897/phytokeys.241.115175

  ?

瘤柄观音座莲(图注:A, B 生境; C, D, E 叶片; F 叶柄; G 根状茎;H, I 孢子囊群;J 羽片背面,示节状毛; K 孢子纹饰;L 叶柄鳞片)。研究团队供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