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出山径流年内分配研究揭示新趋势
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出山径流年内分配研究揭示新趋势
随着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以及下垫面综合影响的加剧,内陆河流域出山径流的响应日趋复杂,其年内分配格局展现出显著的时空异质性。这不仅影响了河川径流的发电、灌溉和生态文化价值功能,还增加了水利调控工程的压力。为了深入理解这一变化,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科研团队对河西走廊的三大流域——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流域的13条河流出山径流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论文发表于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在最新发布的研究成果中,科研团队综合应用了不均匀系数、完全调节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等多种指标,对这些流域的径流年内变化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流域的径流年内分配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讨赖河及其以西的河流(除石油河外)出山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呈现上升趋势,而以东河流则呈现下降趋势。尽管变化方向不同,但各河流的Cv和Cr值(衡量径流变化的重要指标)均保持较高水平。”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研究员陆志翔说。
石羊河流域的径流年内集中期在年际分布上相对离散,极差值超过40°,部分河流如黄羊河的集中期极差值更是高达93°,意味着集中期出现的时间相差可达三个月左右。相较之下,黑河流域的集中期极差值较小,显示出较为集中的径流分布特点。
“疏勒河流域的径流集中度与集中期则呈现出明显的差异。”陆志翔表示,例如,石油河、昌马河和党河的集中期分别分布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且集中度分布范围较广。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1世纪后,这三个流域的集中期均有所后移,反映了气候变化对径流分配的影响。
此外,科研团队还发现,梨园河及以东河流的径流分配曲线峰度系数小于零,表明其峰面相对平缓,年内极端径流出现的概率较小;而以西的河流(除党河外)峰度系数则大于零,峰面陡峭,径流更为集中,极端径流事件的风险增加。
这项研究不仅为河西走廊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预测区域水资源未来变化提供了科学参考。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挑战,科研团队将继续深化研究,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rcar.2024.04.001
黑河上游八一冰川。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供图。
黑河下游居延海。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