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网上建了座天文馆160万人在这里看星星
“你能把这个科普视频发给我吗?网上科普的资料不多,我想在上课的时候给同学们看一下。”
2021年初,程小燕和她的同事经常在@上知天文(抖音ID:shangzhitianwen)账号后台看到这样的私信。 当时该账户开通后不久,为了防止视频被盗并上传到其他账户和平台,他们暂时关闭了视频的下载。
发私信的人大多是来自二三线城市或者农村小学的科学老师。 教材中包含天文相关的课程内容,老师希望通过科普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教材中描述的天文现象。
“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天文馆、科技馆,在北京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在二三线城市或者更小的地方,孩子们可能很少能接触到这些东西。” 程小燕和同事决定将视频文件发送给老师们,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没想到这么简单的帮助,老师们竟然会非常感激。” 与老师们的交流让程小燕认识到了科普工作的意义。 有的老师收到视频后,特地拍摄了孩子们在课堂上观看视频的过程并发送给他们,有的老师则在节日期间发送了孩子们向他们表达祝福的视频。
TikTok 上的“天文馆”
“尚志天文”科普中心隶属于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和北京科学院下属北京天文馆联合建立。
科普传播中心于2019年底开始筹建,出版社数字媒体中心负责科普内容制作的具体工作,天文馆专家提供专业指导。
出版社数字媒体中心程晓燕成为《尚志天文》科普内容负责人。 在此之前,她的工作是围绕出版社的儿童内容开发儿童有声故事、广播剧和课程。 直到2020年元旦,她才第一次参观北京天文馆。
“我小时候没去过天文馆,知道的也不如那些去参观天文馆的人多。很多孩子都会教我科学。” 在天文馆里,程晓燕参观了各个展厅,观看了宇宙剧场,在室内模拟了星空的天文现象,观看了球幕剧场,聆听了齐锐副主任的科普讲座,感受了天文学的魅力。第一次。
“有了这样的经历,我觉得人们喜欢天文学、接受天文知识并不是那么困难。” 此后,程晓燕开始大量阅读天文资料,观看纪录片,遇到不懂的事情就向天文专家请教。
2020年因COVID-19疫情居家隔离期间,科普传播中心首次推出“尚志天文”音频科普节目。 考虑到天文内容在视频中表达得更直观,很快就开通了抖音账号,用短视频分享天文科普内容。 半年来,@上志天文抖音账号发布了近200条天文科普短视频,举办了数十场科普直播讲座,获得160万网友关注。
“短视频是科普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当涉及到一些天文现象、天文摄影时,视频图像更加直观,冲击力也更强。天文学是一门观察性学科,适合用视频来呈现。所以在完成音频之后节目中,我们想到制作一个短视频来科普天文科普,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抖音。”程小燕说。 恰逢抖音青少年邀请科普机构入驻,“尚志天文”科普传播中心注册了抖音账号。
(程小燕与北京天文馆副馆长齐锐、《天文爱好者》主编朱进博士进行现场科普直播)
对于程小燕来说,最“痛并快乐着”的事情就是帮助专家讲出普罗大众都能听懂的科普内容:“专家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毕竟接触新媒体内容相对较少。一开始没有任何想法。我需要帮助他们弄清楚内容是什么以及应该是什么。”
程小燕已成为天文专家和科普观众之间的桥梁。 起初,一些专家不明白为什么要每天更新,为什么内容每次要限制在几分钟而不是一次讲半小时。 在适应的过程中,她不断利用网友的反馈向专家进行讲解,也帮助专家用简单的方式表达了过于专业、公众难以理解的内容。
有些专家一开始写的内容技术性太强,难以理解,她就和专家们一起反复修改,直到写出让没有天文基础的普通大众都能接受的内容。 有些专家需要经常出差全国各地进行天文观测,所以她购买了简单的录音设备,以便专家们可以带着设备外出,在异地记录内容。
(程小燕与同事进行天文观测)
做温暖的科学
“我是祝融,你们熟悉的天问一号搭载的火星探测器。为了完成这次登陆火星的任务,我在火星停泊轨道上沉睡了三个月。这期间,天问一号”一号从未停止过对火星表面的拍摄,目的就是寻找最佳的登陆时间和地点……”
扣人心弦的音乐和紧张的第一人称旁白,将这段科普祝融落地过程的短视频变成了一部惊心动魄的宇宙大片。 有网友在评论区称赞道:“好家伙,这部科普片给我一种好莱坞大片的感觉。”
祝融号于2021年5月15日7点18分登陆,当天16点02分,该视频出现在@上志天文抖音页面,迅速获得超过170万网友点赞,浏览量突破千次。 这段科普视频之所以受到数百万网友的喜爱,与两个年轻人的紧张工作密不可分。
沉伟达是这段视频的策划和文案,也是视频中为朱荣浩吐露心声的“配音哥”。 出于对天文学的兴趣,他选择在@上知ASTRONOMY担任播音主持专业实习,随后离职。 王雨佳是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将继续留校工作。
“当时我第一次看到祝融号成功登陆的消息,就觉得应该制作一个与之相关的视频。” 看到这个消息后,沉伟达很快想到,可能是@上志天文账号上的“宇宙之声”系列视频的形式,就像之前介绍太阳、金星等天体一样,祝融的故事以第一人称讲述。
沉伟达列出了需要的相关天文知识,王雨佳则对知识和新闻内容进行了收集和判断。 两人合作快速完成了这段科普视频。 视频发布后,@上志天文的抖音粉丝数量也从30万迅速增加到50万以上。
“《宇宙之声》系列借鉴了广播剧的很多元素,我们把自己置身于明星之中,思考他们如何看待世界和外面的事物。”
沉伟达也是最初提出制作第一人称“宇宙之声”系列科普视频的人。 一段视频发布后,他在账号后台看到一位妈妈留言,称自己才几岁的女儿看到了星星,并在@上志天文上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他几次被感动落泪。 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制作“有温度的科普视频”的决心,不是冷冷地传递知识,而是让观众从内心接受知识。
除了《宇宙之声》,@上知天文还推出了《宇宙奇缘》、《如果王家卫做了科普》、《带你了解天文知识》等多部视频系列和“我们的空间”。
为了保证视频内容的准确性,传播中心对视频内容建立了严格的审核流程。 作者在创作时也会随时咨询天文专家。 但通过视频的形式,传播中心的领导们也为年轻人保留了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
负责数字媒体中心的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经理袁建峰表示,传统出版业的新媒体发展路径尚不成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 出版社支持年轻人在新的领域发挥创造力,探索和尝试:“我们鼓励年轻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多尝试,不断进步。当然,这种自由并不是随意、无纪律的。我们对内容的要求非常严格,要保证指导的准确性、内容的科学性、追求细致性。”
在袁建峰看来,随着社会进步和公民素质的不断提高,读者对科普内容的要求也会逐渐提高:“科普内容的供给不仅要突出科学性、知识性,更要强调趣味性。 未来,科普内容的维度也会趋于细分领域,内容覆盖范围肯定会更广,呈现方式也会更加个性化。”@上知天文也是他们面对新时代的尝试传统的出版机构和科普机构。(央视记者郭彦伟)#如果太阳系拍成偶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