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西学东渐的历史脉络

  • 天文科普
  • 2024年06月17日
  • ——读《天文西学东来文集》 文:张百春 资料来源:《科学、历史和文化》,2002 年 5 月 蒋孝元、牛卫星的《天文学从西到东传播文集》近日向读者出版。 作者对西学东渐的问题很感兴趣,并在一些话题上做了一些尝试,所以我想分享一下对这本散文集的一些思考。 在中国科技史领域,天文史研究起步较早,国内发表了大量专着和出版了一些专着。 国外的中国科学史研究者也对这一课题十分关注。

天文西学东渐的历史脉络

——读《天文西学东来文集》

文:张百春

资料来源:《科学、历史和文化》,2002 年 5 月

蒋孝元、牛卫星的《天文学从西到东传播文集》近日向读者出版。 作者对西学东渐的问题很感兴趣,并在一些话题上做了一些尝试,所以我想分享一下对这本散文集的一些思考。

在中国科技史领域,天文史研究起步较早,国内发表了大量专着和出版了一些专着。 国外的中国科学史研究者也对这一课题十分关注。 李约瑟博士撰写了一部中国天文学史。 蒋晓媛教授是该学术领域的积极贡献者。 20年前,他师从科学史家习泽宗院士,获得我国第一个天文学史博士学位。 后赴上海天文台学习天文史等,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哲学系主任。 牛卫星博士是姜晓原教授的弟子,现就职于交通大学。

中国传统天文学与其他文明天文学有何关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学术问题。 中国现存的天文学史,主要考察中国天文学的文献,系统地描述中国天文学本身的发展过程,强调古人的成就。 这些论着常常引用外来知识,特别是元代传入的阿拉伯天文学和明清时期传入的西方天文学。 然而,他们都没有系统地追溯外国天文知识传入的整个过程。 对元代以前外国天文知识介绍的研究尤为薄弱。

《西传天文学集》专门讨论历史上与西方天文学东传有关的各种问题。 是作者多年研究中国天文学史的成果的展示。 姜晓原教授在序言中对本书所讨论的“西方”的含义进行了界定:“指中国西部的所有民族和文明”,然后按照早期章节、中世纪章节和现代章节来组织论文。他的视野和思想为我们描绘了西方天文学东传的历史脉络和轮廓。

前面几章反映了姜孝元教授近年来的工作,讨论了先秦两汉天文学的起源。 他认为中国传统天文学起源于本土,并受到外来知识的影响。 他研究了《周笔算经》中的宇宙模型和公理问题,发现这部“国粹”著作很可能包含令人惊讶的西方来源——印度知识,甚至希腊知识。 通过比较,他推测巴比伦的一些天文知识很可能在公元六世纪传入中国,并被纳入中国传统天文学体系中。

中世纪章节收录了蒋孝元和牛卫星的研究成果。 他们的著作表明,从东汉末年到北宋初期,印度天文学几乎是随着佛经的汉译而连续传入中国的,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希腊和巴比伦。 这个结论是通过对汉译佛经原始资料的挖掘和研究得出的。 牛卫星教授、蒋孝元教授对《摩登伽经》、《婆罗门天文》、《气要防灾术》等佛教文献中的天文史料进行了全面的收集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发现。 蒋孝元还回顾了明元时期随伊斯兰教传入的阿拉伯天文学,认为其来源包括阿拉伯人消化吸收的古希腊天文学。 事实上,中国还有很多资料没有被深入研究,包括汉语文献和少数民族语言文献。

《现代篇》是姜晓原教授的早期代表作。 他论述了西方古典天文学和耶稣会传教士传入中国的一些现代天文学及其影响。 他的主题是第谷的天文学著作、托勒密的天文学、开普勒的天引力思想以及中国人民对这些知识的认识。 态度和研究。 他描述了中国人如何接受西方天文学,错过了跟上欧洲天文学的机会,并在论证“西学起源”时误入歧途。

这部选集也体现了作者试图突破国内传统天文学内部史研究思路,尝试外部历史研究的尝试。 例如,他们在许多论文中分析了天文学与社会、文化、政治的关系等问题。 他们梳理了大量的史料,质疑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旧理论,并清晰流畅地阐述了自己的发现和新观点,以启发读者。 当然,有些意见或许还有讨论的余地。 例如,他认为明清时期西学东传的高潮“使中国天文学非常接近现代欧洲天文学的水平(差距几乎在十年之内)”。 这种观点在某些方面是正确的,但总的来说似乎有点牵强。

中外文化交流是中华文明演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了解中华文明的传统及其与其他文明的关系,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文化交流的历史。 天文学的传播史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视角,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一目了然。

关于蒋孝元教授的天文学史研究,有兴趣的读者还可以阅读他的《天文学的真实源头》、《天文学外史》等著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