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共议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第十六届创新发展论坛 专家学者共议“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1月22日,由中国科学报社主办的第十六届创新发展论坛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本届创新发展论坛主题为“以高水平科技供给智领产业未来”,围绕“生物制造锚定新坐标”“人工智能前沿探索与行业前瞻”“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三个专题分别进行了深入探讨。
围绕“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院长刘志彪、东南大学教授仲伟俊作主旨报告。

?
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报告中,潘教峰从“深刻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意义”“新一轮科技的总体趋势”“新一轮产业的方向特点”“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路径”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潘教峰指出,新质生产力的落脚点是形成“三大业态”,即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催生未来产业。他强调,新质生产力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强劲动能,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

?
刘志彪围绕《新质生产力:理论认识与发展措施》,分析了发展以智能技术尤其是“算力”为代表的新型生产力的路径。
具体而言,在接续性方面,需要在传统产业、产业壮大、未来产业之间动态合理地配置资源;在具体策略方面,需要积极推进对产业的智改、数转、网联联合行动;在治理结构方面,需要在产业链上大力培育“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之间的有效协同关系;在动力机制方面,需要形成创新、改革、开放三大引擎之间的互动和互促作用;在要素结构方面,需要充分展现知识、技术、人才三大要素的市场价值,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
仲伟俊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与世界级产品开发》报告中,讲述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与主要发展任务、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和高质量发展任务、世界级产品开发与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和过程,以及如何营造普惠性企业创新友好环境。
仲伟俊表示,科技创新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等几类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本质区别活动的总称,科技创新的核心任务是运用新知识和新技术开发生产新产品。
此外,关键核心技术不是一般的技术,本质上是重要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具有高度垄断性的世界级优质高档产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际上也是开发生产新产品,尤其是世界级产品。发展新质生产力,应把增强新产品尤其是世界级产品的开发生产能力摆在核心位置。

?
随后的圆桌论坛由中国科学报社编委会副主任李占军主持,潘教峰、刘志彪、仲伟俊围绕“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创新发展论坛由中国科学报社与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于2010年10月共同发起,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担任论坛 主席。创新发展论坛始终以“推动创新发展”为主要方向,立足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会聚专家学者,探讨与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相关的最前沿问题,共铸创新、专业、智慧的科技交流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