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报道我国研究团队突破卫星重力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社会科技进步
在我国,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地突破了卫星重力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关键核心技术。这一成就使得我国在重力卫星数据处理和应用方面实现了独立自主。
卫星重力测量是一项高科技,它通过对地球质量分布和迁移所引起的重力场变化进行卫星观测,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地下水资源监测等领域。据了解,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地测量精密探测新理论与新技术”创新任务团队以及“卫星大地测量与全球变化”研究团队,在研制高精度时变重力场产品和软件系统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我国已经能够开发出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精度时变重力场产品,其性能甚至超过了一些世界顶尖机构。此外,团队自主研发的软件系统也拥有完整知识产权,并已获得相关软件著作权。
中国科学院的一个负责人表示,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实现重力卫星数据处理及应用的独立自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未来下一代重力的模拟仿真、区域水资源管理利用以及相关的地球动力学研究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这一复杂科学任务需要两个大小相似的卫星,每个距离地球表面约400公里,它们之间仅有200多公里相隔。由于其设计极为精细,其误差仅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直径的一百分之一。当这两颗卫星彼此间距离发生微小变化时,就能反映出地球内部质量迁移带来的影响,而这种迁移又会导致整个地球周围空间中的强度发生改变。通过计算这两颗卫 星之间距离微小变化,我们就可以推断出整个区域的地质结构和地下水资源情况。我国科研人员利用这一技术对华北、东北地区进行地下水监控,并获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发现。(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