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郝晓光与他的竖版天文世界图自然界的新视角

  • 科研进展
  • 2025年02月02日
  • 在北京,一个充满激情的科学家正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绘制世界地图。他的名字是郝晓光,他是一名研究员,专注于测量与地球物理学领域。在一次关于卫星导航系统研讨会上,郝晓光提出了一个独特的想法:为什么不从中国的北面开始设计卫星覆盖范围呢?这个建议可能看似简单,却对整个项目产生了深远影响。 郝晓光并不满足于传统的地图框架。他相信,每个国家、每一片大陆都应该被完整地展现,而不是被扭曲或压缩

人民日报郝晓光与他的竖版天文世界图自然界的新视角

在北京,一个充满激情的科学家正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绘制世界地图。他的名字是郝晓光,他是一名研究员,专注于测量与地球物理学领域。在一次关于卫星导航系统研讨会上,郝晓光提出了一个独特的想法:为什么不从中国的北面开始设计卫星覆盖范围呢?这个建议可能看似简单,却对整个项目产生了深远影响。

郝晓光并不满足于传统的地图框架。他相信,每个国家、每一片大陆都应该被完整地展现,而不是被扭曲或压缩。他决定创造出一套四张不同版本的地图,每张代表着不同的视角和重要性。其中,一张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竖版的地图,这让南半球得以“本来面目”示人,就像一只开屏的孔雀。

这些新颖的地图设计挑战了人们对世界地理关系的认知,并且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理解我们所居住的大圆球。这位科学院研究员希望将他的作品带入学校教育,以便更广泛地分享这一革命性的视角,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我们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

郝晓光主编绘制的竖版世界地图(北半球版)。资料图片

有横版地图,为何没有竖版地图?

从传统的地理知识上看,中国位于东方,但在地图上,它却偏向中央左侧,这容易使非专业读者感到困惑。在这幅新编的地图中,不同方向各自占据中心位置,让读者能够更直观感受到日期变更线及其时区概念上的重要性。

地球仪虽然精确描述了世界,但它缺乏展示所有内容的一览性。相比之下,大型平面地图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同时也为那些想要了解全球其他地区的情况的人提供了帮助。郝晓光认为,尽管有一些质疑声响起——例如,对二代北斗卫星系统布局方案提出建议7年后才拿到应用证明——但他坚信自己的工作对于推动科技进步至关重要。

在过去400多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在利玛窦画出的《坤舆万国全 图》还是现代的地形与气候模型中,都存在着单一视角的问题。然而,通过使用“双经双纬”编制系列世界地中的设计方案,即可构成一种符合真实和美丽标准的组合,从而解决这些问题并展现出更加全面和客观的事物。此外,由于这种方法可以保持时区完整性,使得国际日期变更线不会随意移动,这进一步增强了其说服力。

总之,在科学探索中寻找创新方法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至关重要。而如今,有这样一个人站在历史交汇点,将自己无尽追求和热爱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中,用一种崭新的方式去描绘我们共同生活的大舞台。这场壮举既是一个人的故事,也是人类智慧不断演化的一部分,是未来技术革新不可或缺的一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