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授时中心代表参加第32届欧洲时间频率年会探讨天文科研进展对社会的影响
在4月9至14日间,我作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研究员之一,随同刘涛等人前往意大利都灵参与了2018年第32届欧洲时间频率年会。这次会议不仅是与国际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交流技术的绝佳机会,也为我们提供了解最新科研进展和行业动态的平台。
在会议期间,我有幸担任分会场口头报告,并分享了国家授时中心在光频标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我的同事张颜艳也做了关于光频组合器发展进展的报告,而臧琦则讲述了实现10^-21级别两向光相位比较技术。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展示了一系列海报,这些内容引起了众多参会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除了学术交流之外,我们还有机会参观位于都灵的意大利国家标准计量局(INRiM)的实验室,这对我们理解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以及未来科学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些实地考察,不仅增强了我对科学前沿知识的掌握,还促进了与世界各地同行之间的人文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时间频率年会(EFTF)每年都会举办,是一个汇聚全球时间频率领域专家的重要平台。我相信,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天文科研最新进展,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社会发展,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