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X射线双星能谱演化与黑洞天体活动的基本面关系杨勇辉国际学术交流中心2018年第14次新疆天文台学
报告题目:探索黑洞X射线双星能谱演化与天体活动的基本关联
报告人:董爱军,副教授,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摘要:
在天文学的前沿研究中,“一黑”、“二暗”、“三起源”是三个核心问题,其中“一黑”指的是深入理解黑洞。依据黑洞质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恒星质量级别、超大质量级别以及中等质量级别之间存在巨大的量级差异。尽管这些尺度上的黑洞都拥有类似的中心引擎——即 黑洞本身、吸积盘和喷流,并且产生从射电波段到光学波段再到X射线波段的辐射。但是,这些相似之处下,是否存在着不同尺度但同样具有类似中央引擎的系统之间也存在共通点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黑洞活动的基本面关系,即研究不同尺度下的黑洞和它们对应X射线发出的光度及射电发出的光度间的相关性,是探讨这些不同尺寸天体特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此外,由于各个尺度下的black hole有着不同的演化时间标签,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数个数量级甚至更高层次上的区别。如果我们能够发现不同大小但功能相同的大型结构(如活动核)通过分析短时变现象所展现出来的话,那么这样的发现将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启示。
本次报告旨在通过能谱演化分析来揭示各种状态下的辐射特征及其效率,并借此去探索那些位于各个规模中的black hole之间潜在联系,以及他们共同遵循的一般规律。这项工作对于理解每一个black hole如何作为它所处宇宙的一个微观镜头而言至关重要。
报告人简介:
董爱军博士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地球物理学家,他目前担任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以及贵州省致密天体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在华中科技大学完成他的博士后教育之后,他开始专注于致密天体吸积过程以及矮新星内部强烈辐照环境下产生激增现象。他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并且已经发表过十余篇关于这方面主题论文,以APJ, MNRAS等著名期刊为代表。
报告时间:2018年12月11日星期二下午4:30
报告地点:台北会议厅21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