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震活跃探索学术深度解析与未来趋势预测

  • 科研进展
  • 2025年02月02日
  • 报告题目:深度解析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震活跃性与未来趋势预测 报告人:梁春涛 教授(成都理工大学) 报告时间:2019年8月23日(周五)10:00 报告地点:导航楼四号会议室 报告摘要: 自汶川和芦山地震之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存在一片未经破裂的区域,称为地震空区。为了揭示这一地震空区的地动活跃性,我们设立了超过70个临时的地震监测站,并收集到了Mc= 0级微小的地动数据。研究结果表明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震活跃探索学术深度解析与未来趋势预测

报告题目:深度解析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震活跃性与未来趋势预测

报告人:梁春涛 教授(成都理工大学)

报告时间:2019年8月23日(周五)10:00

报告地点:导航楼四号会议室

报告摘要:

自汶川和芦山地震之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存在一片未经破裂的区域,称为地震空区。为了揭示这一地震空区的地动活跃性,我们设立了超过70个临时的地震监测站,并收集到了Mc= 0级微小的地动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微小的地动活动与降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此外,微小的地动b值分布在空间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变化特征。这一现象似乎与中下层地壳中的高强度结构——四川盆地基底延申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基于这些发现,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于地震空区形成机制的新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由于水平方向应力的差异,四川盆地基底向西延伸的一部分在地壳内部被破坏、撕裂,并在高温作用下产生部分熔融。这种熔化过程导致了上方后山/中央断裂失去弹性,从而无法积累足够能量来引发大规模的地质活动。而相反,在前山断裂以及盆地内的大邑断裂这两个区域,由于它们位于四川盆地基底之上处于弹性的应变状态,它们显示出较低b值且有潜力发生大规模的地动事件。

简介:

梁春涛教授是一位具有丰富经验的地球物理学家,他是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地球物理系主任,也是该校博士生导师之一。他拥有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硕士学位和孟菲斯大学博士学位,其研究领域包括青藏高原东缘深部结构及动力机制、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 动活跃性、以及微型三维反演技术等。他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发表过多篇SCI论文,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