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我国研究团队在天文学领域的突破性成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成功解决卫星重力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中的关键
在我国,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近日取得了重大创新,在卫星重力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了突破。这一成就使得我国在重力卫星数据处理与应用方面达到了独立自主的地位。这种卫星重力测量技术能够对地球质量分布和迁移所引起的重力场及其变化进行精确监测,并广泛应用于地下水资源管理等领域。
据了解,该研究所的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地测量精密探测新理论与新技术”创新任务团队和“卫星大地测量与全球变化”研究团队,在高精度时变重力场产品研制和软件系统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他们开发的高精度时变重力场产品不仅达到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空间研究中心、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和德国地学中心同类产品的水平,还已经向全球用户公开发布。而该团队自主研发的重力场反演软件系统及卫星重力应用软件系统,都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并获得了相关软件著作权。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下一代重力卫星计划模拟仿真、区域水资源管理利用以及相关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由于两颗距离地球表面400多公里的小型卫星之间相距200多公里,其间距离微小变化即可反映出大量信息,甚至比人类头发丝直径还要小,这样的高精度检测对于科学家们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此前,中国科学院员工利用这项科技手段,对华北、东北地区的地下水进行了深入调查,揭示了一系列关于地下水运动规律的问题,为改善当地饮用水供应提供了宝贵资料。(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