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鸟类多样性十年显著提升

  • 科研进展
  • 2025年01月22日
  • 长江流域鸟类多样性十年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徐海根、助理研究员刘威与普林斯顿大学研究者等合作,对长江流域鸟类多样性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显示,得益于大规模生态修复,过去十年间长江流域鸟类多样性整体提高6.12%,但下游湿地区域仍面临退化威胁。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生态环境与健康》。 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重要生态区,长江流域近年来面临栖息地退化

长江流域鸟类多样性十年显著提升

长江流域鸟类多样性十年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徐海根、助理研究员刘威与普林斯顿大学研究者等合作,对长江流域鸟类多样性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显示,得益于大规模生态修复,过去十年间长江流域鸟类多样性整体提高6.12%,但下游湿地区域仍面临退化威胁。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生态环境与健康》。

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重要生态区,长江流域近年来面临栖息地退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重压力,严重威胁着区域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功能。

为此,研究团队针对长江流域536个监测点开展系统分析,他们创新性地运用优化后的生命星球指数(LPIO)作为评估工具,该指数综合考虑了物种丰度、物种丰富度和信息熵三个维度,全面评估生物多样性变化。

研究发现,2010年至2020年间,长江流域整体鸟类多样性上升6.12%,陆地鸟类多样性改善尤为显著,整个流域的功能复杂性也明显提升,标志着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明显逆转。然而,流域下游地区的鸟类多样性下降了2.83%,这主要是由于湿地生境持续退化导致湿地鸟类数量锐减。这一结果既反映了生态修复的积极成效,也凸显了加强湿地保护的紧迫性。

“我们的研究表明,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能够有效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下降趋势。”第一作者刘威表示,“要确保长江流域鸟类多样性得到长期保护,我们需要持续监测并采取更有效的湿地修复策略。”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发现可为面临类似环境挑战的地区提供借鉴。通过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不仅能提升生物多样性,还能维护对人类福祉和经济稳定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未来,通过优先恢复栖息地,特别是加强湿地保护,长江流域有望实现生态平衡的良性发展。

长江流域及上、中、下游地区鸟类多样性变化与驱动因素的关系模型。

图片来自:ECO-ENVIRONMENT HEALTH

  ?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eehl.2024.1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