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探究Modbus TCP协议两种常见现场总线技术的深度解析

  • 科研进展
  • 2025年01月20日
  • 深入解析Modbus TCP通信机制:两种常见现场总线技术的对比分析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Modbus总线以其广泛应用和强大的灵活性而闻名。它提供了三种协议类型:RTU、ASCII和TCP,以适应不同的通信需求。今天,我们将专注于Modbus TCP协议,这是一种基于TCP/IP网络的协议,它结合了传统串行通信的稳定性和现代网络技术的扩展性。 为了理解Modbus TCP

反复探究Modbus TCP协议两种常见现场总线技术的深度解析

深入解析Modbus TCP通信机制:两种常见现场总线技术的对比分析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Modbus总线以其广泛应用和强大的灵活性而闻名。它提供了三种协议类型:RTU、ASCII和TCP,以适应不同的通信需求。今天,我们将专注于Modbus TCP协议,这是一种基于TCP/IP网络的协议,它结合了传统串行通信的稳定性和现代网络技术的扩展性。

为了理解Modbus TCP,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基础结构。在进行通信之前,设备之间需要协商数据结构,这是通过“应用数据单元”(Application Data Unit, ADU)完成的。ADU由两个部分组成:物理层次上的“物理地址单元”(Physical Address Unit, PAU)和逻辑层次上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 PDU)。

PDU是所有Modbus版本共享的一个通用概念,它包含了功能码和相关数据。功能码用于指示要执行的操作,如读取或写入,而相关数据则根据功能码不同而变化。这使得PDU能够灵活地适应各种需求,无论是在串行链路还是以太网上。

然而,由于底层网络结构差异,同一套PDU在不同网络环境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在串行链路上,使用的是RTU或ASCII模式,而在以太网环境中,则采用的是TCP模式。在这种情况下,PDU被包裹在一个称为MBAP头(ModBus Application Protocol Header)的7字节结构中。此头部包括传输标识符、协议标识符、长度字段以及站寻址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TCP/IP网络环境中,将IP地址和端口号与之关联也是必要的,但这些信息并不直接嵌入到MBAP头中,因为它们属于更低级别的一层——即传输控制协议(TCP)所使用的事务控制流程,以及互联网互连网(IP)所定义的地理区域划分。这意味着当发送MODBUS-TCP消息时,从顶向下的顺序是这样的:

从应用程序开始

通过SOCKET库进入到TCP/UDP/ICMP等传输层

然后进入IP地址分段,并最终达到物理介质

反之,当接收MODBUS-TCP消息时,从底向上依次经过以下步骤:

从物理介质读取IP报文

将IP报文交给MAC硬件处理器进行MAC帧封装

将MAC帧交给OSI模型中的第二个高级别—Link Layer处理(如以太网)

在那里,它会被转换成一个可理解形式并交付给Socket API,使得我们的程序可以访问它

最后,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忘记选择合适的端口号来确保无冲突,因为MODBUS-TCP默认使用502端口。

我们将继续探索如何利用PLC编程实现基于PC与PLC之间MODBUS-TCP通讯,以及如何利用Socket API从PC编程角度实现相同目的。如果你对这方面感兴趣,请留意昌晖仪表未来的文章更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