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全数字式交流伺服电机随动系统控制方案在社会应用中的电源技术革新
1.系统性能描述:我在松下全数字式交流伺服电机随动系统中观察到,伺服电机紧跟着一个普通的交流电机移动,其转向与交流电机相同或相反,这两者的速度呈线性关系。
2.实施策略分析: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我发现需要与主电机同轴安装一台增量式旋转编码器。当主电机运转时,它输出的脉冲信号被用作伺服电机的指令脉冲,从而使伺服电机能够跟随主电机运动。
3.接线说明详解:
a. PLUS1(4脚)、SING1(6脚)连接到旋转编码器的脉冲输出A、B。
b. SRV-ON(29脚)连接到COM-以便使伺服系统准备就绪。
4.参数设置步骤:
a. 参数No.02设为0,将伺服系统置于位置控制模式。
b. No.29设为0,将指令脉冲类型设定为“A+B两相相差90º脉冲输入”。
5 功能执行过程:通常情况下,增量式输出是由A、B两路互补且相差90度的脉冲信号组成。当主电机会带动旋转编码器一起转动时,这两个信号将通过PLUS2和SIGN2端口输送至伺服驱动器,以确保其同步运动。通过调整参数No46和No4B,可以改变每个完整圈数所需的脉冲数量,即电子齿轮值,从而调节主流程和伺服流程之间的速度比率。举例来说,如果编码器分辨率是2500P/R,即每次360度角位移产生2500个脉衝,然后将参数No46和No4B调整,使得驱动程序每接收5000个脆点,就完成一次360度角位移,那么在不变的情况下,当交流引擎进行一整圈移动时,服务引擎只会完成半圈。这意味着在没有任何其他变化的情况下,服务引擎与交流引擎之间有一个2:1之比。在保持主引擎方向不变的情况下,要改变服务引擎方向,只需交换旋转编码器A、B两个通道上的信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