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以太网的结构比喻成一座大型城市专业术语如同各种交通工具总线技术就像城市的主干道连接着所有交通要素
工业以太网的结构与专业术语:解析总线技术
在工业领域,电力通信和电网信息化不可或缺的网络平台是工业以太网。其中,交换机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工业以太网的结构及相关专业术语。
拓扑结构
拓扑是指网络中电缆布置方式。在传统的EIA-485或CAN总线系统中,通常采用总线型拓扑。但在现代工业以太网中,由于广泛使用集线器或交换机,拓扑结构转变为星型或分散星型。
接线
工业以太网主要使用屏蔽双绞线(STP)、非屏蔽双绞线(UTP)、多模光缆以及单模光纤。对于10Mbps速率来说,对双绞线没有特别高要求,但100Mbps速率下建议至少使用五类或超五类双绞线。而光纤连接时,一对光纤即可,其中多模光纤波长为62.5/125μm或者50/125μm;单模光纤内芯非常细,只有10μm左右。在10Mbps时期,大多数应用采用多模光纤,而100Mbps下,无论是单模还是多模都适用。
接头和连接
RJ-45接头是最常见的一种,它包含两对导体,一对用于发送数据,一对用于接收数据。在媒介相关接口(MDI)定义中,这四个信号分别标识为RD+、RD-、TD+、TD-。
工业以太网与普通商用以太网产品
所谓“什么是工业以太网?”它不仅仅兼容IEEE802.3标准,还必须满足诸如高温、高湿、高振动环境等特殊需求。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安装方便性以及适配各种电源类型(如低压交流直流)。此外,在EMC方面也需严格遵守标准,以确保设备能在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
速度和距离
讨论共享型以太网络时,我们不能忽略碰撞域(CollisionDomain)这一概念。当谈及半双工通讯方式时,我们了解到发送和接收不能同时进行,以避免数据包碰撞。当一个站点准备发送前,它首先要检查信道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则开始发送,并且会在一定时间后再次侦听,以确保其他站点不会在这个时间段内进行同步传送。如果发生碰撞,则源站点会产生阻塞信号来通知其他站点延迟重试,这种机制确保了所有设备都处于同一个碰撞域内。
集线器和交换机
集连器是一种构成局域网络拓扑基本元素的设备,可以提供四、八甚至十二个端口,有助于级联构建分散星形拓扑。它们符合IEEE802.3中的继承单元要求,如前导码生成、幅度补偿等功能。这意味着集连器能够检测出不完整的数据包并产生阻塞信号,从而隔离问题端口维持网络稳定运作。
另一方面,接口转换器允许将一种媒介转换为另一种媒介,比如从双绞线转向光纤。这些设备透明工作,不存储帧也不检测冲突,只负责信号媒体之间的相互兼容性。
最后,交换式集连器(交换机)可以取代传统物理层设备—集连器,并显著提高网络性能。相较于物理层设备—集连器,每个端口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小桥,即使是在半双工模式下,也能终结每个端口上的碰撞域,使得级联更多地实现大规模扩展。此外,与物理层集中者不同的是,当两个端口协商完成后,可以实现全双工通信,而且流量控制也是通过协商实现,而不是通过硬件调整来达到的效果。
7 半双工与全双工
半同步意味着同一条媒体上的发射与接受都是异步进行。而全同步则允许有独立的发射通路与接受通路,全同步链路正是快速乙 太 (100 Mbps) 的关键之所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全同步链路只限于两个节点之间,即两块卡片或者一个卡片的一个输入输出组合.
因此,要想真正理解这篇文章,就需要深入研究一下上述提到的各项内容,以及它们如何共同作用来支持日益增长的人员数量和复杂性的需求。这就是为什么学习关于IT基础设施管理尤其是在寻求更高效率解决方案之前深入理解基础知识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它可以帮助你做出更好的决策并优化你的系统配置。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如何最大化你的IT投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