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交通2017年交通信号控制行业十大关键词解读
中国智能交通:2017年交通信号控制行业十大关键词深度解读
在“两化”文件的推动下,2017年成为互联网+交通信号技术的重要试点年。阿里巴巴与滴滴等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引领了这一领域的发展潮流。数据驱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首先,互联网数据的大规模采集和分析为优化信号灯配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不仅提高了路口通过效率,还减少了噪声污染和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然而,这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数据质量的问题,渗透率虽然不是问题,但样本量累积至关重要。
其次,从市场参与者角度看,不仅专业服务提供商、传统信号机设备厂商和科研院所活跃于市场,还有系统集成商、设计咨询公司以及百度、滴滴等互联网巨头参与其中。项目数量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展,而服务内容则开始分离出单独采购包,以满足不同需求。
再者,在项目价格上,由于竞争加剧,加之对优化服务质量的重视,单路口均价呈现上升趋势。在《2016-2017年中国交通信号配时优化与评估市场调研报告》中显示,平均每个路口每年的成本约为7200元。
此外,对于传统信号厂商而言,他们正在加大对这方面部门资源配置,以及内部培训开发相关软件来配合市场需求。此举不仅提升了他们在竞争中的地位,也使得区域自适应协调控制技术得以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最后,尽管区域自适应协调控制是一种常用但效果参差不齐的技术,其潜力尚未被充分挖掘。主要原因包括缺乏全天候全时段车辆检测设备,以及面临混合交通模式下的挑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控制方式没有可能实现,只是需要更多完善的地面设施支持,并且产品之间需要具备兼容性以确保区域内协同工作效果。
总之,2017年对于中国智能交通领域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传统方法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的一步迈进,同时也揭示出了该领域面临的一些挑战和不足,有待进一步解决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