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文馆优秀个人
自2001年进入北京天文馆工作以来,我始终以科普天文为中心,坚持业务学习,不断追求专业技能的提高。 作为科普节目导演和科普撰稿人,迄今已制作十余部影片和十余部创作、翻译书籍,并在天文科普的其他形式和领域进行了多种尝试,为天文科普做出贡献。我们国家的科学。 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尽力而为。
1.天文科普节目
影片的代表作《失落的星星》是中国首个自制大型数字球幕科普节目,无论在艺术形式还是技术上均领先全国。 它于 2007 年 1 月发布,至今仍然很受欢迎。 荣获201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等奖(我是编剧,第三完成者); 《天空之宫》是首部荣获中国科教影视国家级科教电影奖“克雷奖”的全球幕电影,并荣获2012年度中国科教影视优秀科技成果奖。北京科学院奖; 《星空音乐会》荣获北京科普联席会议办公室主办的北京科技微电影大赛最佳创意奖; 《UFO与外星人》入围“柯雷奖”,并荣获北京科技微视频大赛优秀奖。 目前,作品已在全国多个省、市、区的科技馆、学校展映。 形成的制作经验在2016年北京特效电影节论坛上以“穹顶在天文科普中的价值”为题进行了报道。
2. 书籍和文章
代表作有《重建地球:人类移民火星之路》、《李源爷爷带你看星空》、《故事中的天文科学——解读星空》、《学术大师也是人》等,还翻译过《最新探索频道》《儿童百科全书》有《太空之旅》《蓝色地球》卷,《探索百科全书》有《太空》卷,《有趣的DK儿童百科全书》有《太空之旅》和《蓝色地球》卷。 《浩瀚宇宙》卷、《探索频道儿童百科全书》《地球》卷等科普作品。 翻译的《火星的故事》部分段落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第一卷)。 其图书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省部级奖项,包括中国优秀出版图书提名奖(出版界国家三大奖项之一,分“奖”和“提名奖”两类)、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群众喜爱的50本图书”、中国科协科普部授予的“公众科普作品”、科技部授予的“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银奖、提名奖各一个)、吴大猷科普作品奖、优秀作品奖等。多年来,他不断深入学习业务知识,拓展知识面,提高了他的写作技巧。 他形成了轻松、流畅、信息丰富的写作风格,以及兼顾信息、知识、方法论、世界观的科普理念,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多年来,他以真名或笔名“豌豆皮”在《中国国家天文》、《天文爱好者》、《知识就是力量》、《科学迷》、《科学迷》等杂志上撰写了多篇脍炙人口的天文文章。 《课堂内外》,部分作品编入《学霸也是人》一书,改编成四格连环画,在杂志上连载,效果良好。
3、科普展览
曾为北京科学中心展览撰写《我、在、未来》展览大纲。 该展览现已作为科学中心的主要展区推出; 参与辽宁科技馆展览设计工作,为大纲提供科学评审和科学咨询并参与修订; 为上海自然博物馆部分天文相关展品提供科学评审和科学咨询; 为北京天文馆课程资源手册进行审核,并参与展览设计、文字脚本、活动文案的审核和修改。
四、教学与讲座
受邀在中国科技馆、宁波科技馆、重庆科技馆等科普场馆以及北京、重庆、广州、深圳等地的中小学进行多次天文科普讲座; 申请担任全国“科学之星典范”校园评选活动辅导员专家; 义务为贵州正安县格隆镇兴隆村天子阁实验小学远程教授天文课程《正安星空》。 通过报告、讲座、讲座的教学体验,提高您的科学沟通技巧。
5、其他与天文科普有关的工作
担任第三届“鲁能杯”WWT(世界望远镜)宇宙奥德赛制作大赛评委; 重庆卫视《激战!》 “科学青春”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特邀解说员; 全国青少年科学素养竞赛、广州市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评审题目; 并担任北京科协下属北京数字创意协会制作的有声剧《青春太空探险队》的科学顾问。 还荣获北京天文学会成立60周年天文学科普奖、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优秀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