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功举办建校7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射电天文学与中马合作专题学术交流会
5月27日下午,信息工程学院组织的“射电天文学与中马合作”7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在东6B209举行。 发布会在绵阳、北京、昆明三个线下会场举行。 特邀嘉宾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清华大学、山东大学、马来亚大学的7位专家学者做了主旨报告。 会议由姚媛媛教授主持。
会上,主持人宣读了会议主席尚立平副院长的讲话。 尚院长对参加本次交流会的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 他希望以本次交流会为契机,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并诚挚邀请参加线上会议的专家来校交流指导并参加学校70周年庆祝活动。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三位专家的报告引人入胜。 彭波研究员从全程经历者的角度,剖析了我国从参与平方公里阵列SKA国际合作、形成SKA中国理念,到成功研发FAST,近30年的创新与传承; 平劲松研究员分析了HF-VHF低频无线电技术的特点和天文需求,介绍了中国和马来西亚在该领域的合作情况; 吴凤泉副研究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天籁干涉阵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副研究员董亮就VHF频段射电天文稀疏阵技术做了详细报告,为中马两国未来同步发展提供思路。 原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副教授、宁波星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周建峰副教授提出在全天构建大规模干涉阵以改善观测表现。 山东大学严发宝副教授介绍了学校空间电磁探测技术实验室和利用微波技术研制的太阳射电观测系统。 马来亚大学副教授Zamri Zainal Abidin介绍了马来亚大学射电宇宙学实验室的概况以及与中国机构的合作情况和前景。
我校秦明伟副教授分享了团队在软件无线电技术及其在射电天文观测中的应用的成果; 彭波博士分析了利用复杂频域特征进行脉冲星搜索方法的特点和优势。
在会议圆桌讨论中,与会专家详细分析了西南科技大学作为西南地区射电天文重要平台如何开展中马“一带一路”合作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马来亚大学开展频率射电技术研究,推动西南地区及东南亚“一带一路”国家低频射电天文协同合作的优势和发展方向以西南科技大学为核心区域,为我校相关学科在空间无线电技术方向的发展提供宝贵建议。
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张华教授为本次会议做总结发言。 希望双方着眼未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资源共享、国际交流等方面建立稳定高效的长效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无线电事业发展。 天文学的发展为信息学院的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